三岐里可是伊院平原四條通道之一,也是目前第十七軍的唯一退路。
在三岐里組織部隊阻擊日軍的是第二師副師長邱良虎,在北青一帶分兵之后,他就被受命為阻擊戰的指揮官,率領四個團輕裝簡行全速行軍到三岐里。
目前他手中的重武器只有三十六挺重機槍,十八門迫擊炮。
現在的邱良虎一方面希望日軍快點到達,因為快速抵達的日軍必然沒有太多火炮,近五千人阻擊日軍的一個半師團兩天他還是有把握的。
另一方面他又希望日軍慢一點到,到時候日軍即便有火炮,正在從伊院趕來的第一師寫的一個軍的火炮數量絕對碾壓敵人。
當初第一師的火炮不隨同他們行動就是為了避免日軍通過朝鮮的居民得知復興軍主力已經向北撤退,然后調集重兵追擊。攜帶火炮也會拖延速度,并且在邱景虎接到分兵的命令的時候,第一師攜帶的炮兵已經穿過兩道山嶺,很快就要進入了伊院平原,想要回頭還是會耽誤時間,所以他手上四個團一門火炮都沒有。
他們在早上七點趕到三岐里,然后依托地形開始挖掘工事,等到下午兩點的時候陣地基本布置完畢。
負責從三岐里方向堵截第十七軍的是日軍第十九師團,因為要加快速度在三岐里攔截復興軍,所以他們沒有攜帶火炮。
等到他們到達三岐里這個交通要道之后,復興軍四個團依山而建的陣地讓這個曾經在臺灣吃過塹壕戰大虧的師團長皺眉不已。
復興軍有數千人北上他是知道的,開始以為是復興軍分兵突圍,現在見到復興軍的陣地自然明白了這是十七軍的后手。
在心中暗罵了一聲八嘎雅鹿之后,他下令第十九師團就地休整,準備組織進攻,同時下令師屬炮兵以最快速度前來支援進攻。
他在臺灣和復興軍的戰斗時就擔任聯隊長,今年因為陸軍擴軍而升職為師團長,可這一次指揮圍殲第十七軍的指揮桿不是他。
如果無法在復興軍支援到來之前擊潰眼前的敵人,他們堵截第十七軍的計劃就會徹底破產,他本人也會成為這次圍殲戰的負責人,最少也是一個切腹自盡。
要知道之前被殲滅四個師團,雖然在庫南包圍了一個師的復興軍,但目前進攻了半個月已經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
可那也是因為庫南本就是被復興軍當作要塞經營的城市,一個要塞在一個師的防御下難以進攻可以理解。
傷亡損失以及彈藥都不是他現在考慮的事情,想要保住自身的師團長職務,保住自己的性命,必須突破復興軍的防線。
在休整半小時之后,日軍開始集結三個聯隊的兵力準備發起進攻。
在見到復興軍沒有發炮襲擾之后,師團長判斷復興軍也是急行軍沒有攜帶火炮,果斷將原本只有一個聯隊的第一批突進部隊增加到兩個。
日軍一個聯隊比華夏的一個團要多出二百多人,在短暫的集結移動之后,日軍抵近十七軍陣地三百米處開始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