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多日軍利用陣地死死的扼守住了通往端川的山道,不論是北面的山道還是沿海的山道,都被日軍派遣重兵把守。
并且兩條道路都是處于山區,完全不利于大規模部隊通行,后方四個師團的日軍追兵也緊追不舍,已經翻過了伊院南部的山區出現在伊院小平原。
并且日軍還派出一個師團向伊院西北方向的另一個出口迂回包抄,顯然是想第十七軍堵死在伊院。
東面臨海,三面環山,第十七軍臨時指揮部中陳可鈺和鄧世增神情的看著地圖,心中卻慶幸不已。
“日軍的行軍速度還是不錯的,連追了兩天,現在想著將咱們堵死在伊院平原,想得到挺美。”
陳可鈺喝了一杯涼開水,又在臉上潑了不少,用毛巾幾下子把脖子上的汗水擦拭感覺之后笑道。
“要不是我們機靈,先讓四個團到三岐里布置了防線,否則我們就要被甕中捉鱉了。”
鄧世增也倍感慶幸。
“現在太陽正大,第一師恐怕此時走了一半,希望四個團能頂住日軍的進攻,不如又是一番血戰。”
陳可鈺將手中的白開水喝完之后才搭話道:“四個團四千人,即便布置的陣地簡陋,也不是日軍可以在一兩天內攻破的。”
“我們的火炮都集中在第一師,日軍的火炮也并不多,只要四個團堅持一天,第一師抵達之后我們就可以打破敵人的封鎖向北突圍。”
鄧世增也覺得自己有點渴,掏出身上攜帶的酒壺喝了一口之后說道:“向北突圍之后我們往那哪里去?”
陳可鈺心中早有計劃,在地上簡單畫了一下端川、伊院的地形之后說道:“這里是三岐里,我們突破之后向北急行軍,從端山北部的道路向端川北部的河谷前進,看看能不能繞到端川的日軍身后去。”
“這恐怕不行吧,端川的日軍想要堵截我們更容易,而且日軍到時候從城津一帶再次增兵,我們依舊有被圍困的風險。”
鄧世增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從端川支援端川北方的河谷甚至布防進行攔截顯然要比他們繞道更快,想了想之后,鄧世增建議道:“我們兵分三路,由我帶第一師向北帶著炮兵退回甲山郡,二師和三師的火炮也交給我。老陳你帶著兩個輕裝步兵師從端川北繞道會更快。”
陳可鈺想了想之后,覺得這個計劃雖然不完美,但目前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主要是第十七軍需要在清津南面組織部隊逼迫日軍分兵,以此減少清津方面的第二十六軍的防備壓力。
他的計劃是如果不能迂回到端川東面阻擊日軍,那么他就會依托河谷狹長的地形進行機動襲擾戰。
比起兩個陸軍輕裝步兵師,十七軍第一師這樣的重裝部隊回到清津對于防線的支持更大。
兩人商定之后又讓部隊休整了兩個多小時,等到下午三點多才下令部隊從山林之中走出,目標正是西北方向的三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