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岐里的日軍不急,復興軍就更不著急了。
即便是目前吉川已經被日軍占領,復興軍第二十六軍董鴻勛部一個師在漁郎港北部山區要到布置陣地,打算以此來阻擋日軍在吉川方向又增調的兩個師團,在清津港區和幾個可以大規模登陸的河灘,也布置了兵力。
日軍想要打到茂山工業區,只能先擊敗漁郎港北部山區的復興軍陣地,如果從清津方向發起無法阻擋的進攻,復興軍大可以放棄清津,然后向北撤退借助地利層層設防。
三岐里的雙方都在緊鑼密鼓的做戰爭準備,第十七軍第一師終于走出了到伊院之間最為險峻的一段官道,再過三公里就可以走出山口支援。
邱良虎在聽到援軍即將到達,心頭一松,但是考慮到炮兵需要布置炮兵陣地,步兵也需要休息恢復體力,所以在通報了一下目前三岐里的戰況之后就拒絕了第一師的增援。
他可是極為清楚伊院到三岐里的山道的險峻,第一師還攜帶著全軍的輕重火炮以及大量彈藥,即便增援,戰斗力也大打折扣。
如今的日軍通訊手段依舊停留在電報、有線電話層面,而復興軍已經使用了電臺。雖然體積依舊大得和農村的八仙桌有得比,然而二百多公里的信號傳輸給復興軍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第十七軍啟程向西北的三岐里撤離之后,日軍圍困復興軍的企圖即將要被打破,只要日軍攔截的師團沒有拖延住第十七軍甚至被擊潰,那么十七軍可以全身而退。
在日軍以為第十七軍必然會從西北部逃躥的情況下,伊院的三個日軍師團橫穿伊院平原,向西繞道從北青方向強行軍。
日軍寄希望于可以將第十七軍堵死在山道之中,但此時的三岐里炮轟隆隆。
從北青方向趕來的日軍炮兵沒有歇息,在簡單的布置了陣地之后向復興軍發起炮擊。目前顯然是打算趁著復興軍沒有火炮,徹底將山口的部隊擊潰然后堵死山口。
在聽到山口的炮聲,第一師師長不由一喜,然后命令部隊做好隱蔽工作。
日軍的攻勢極為兇猛,在吃到全軍沖鋒擊潰復興軍的甜頭之后,師團長命令部隊從西、北、南三面組織了六個聯隊分兩批進攻。
這一手讓鏖戰已久且后勤補給線被切斷的第十七軍極為難受,連續作戰三天,目前復興軍的彈藥不僅要打破封鎖轉進,還需要為之后的戰斗保留一定的彈藥。
但此時的邱良虎可管不了那么多,原本他就是輕裝急行軍,士兵人均彈藥不到五十發,這還是他知道三岐里的阻擊戰必然慘烈,從北青征調了不少的朝鮮牲畜牛車馬車以及朝鮮青壯運輸才有的。
有火炮和沒有火炮的攻防戰完全是兩個概念,日軍趁著復興軍躲避炮彈的機會迅速拉開距離,交火不到五分鐘就變為白刃戰。
“吹集結號,全體撤退!”
見到日軍攻勢兇猛邱良虎知道繼續抵抗和拖延下去被糾纏住就沒有辦法脫身了,而按照和第一師的計劃,打算由他詐敗然后引誘日軍進入包圍圈。
復興軍的陣地在山口,日軍的視界有限,在沒有空中偵察的情況下,根本不知道第一師已經抵達設置借著休息的時間在山道入口一公里處布置了伏擊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