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認為西北的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會在未來進行長期的世界大戰時會對國內穩定參生影響,所以一直是以驅逐排擠的方式逼迫其向西遷徙,然后通過饑荒、疾病、勞累等方式消亡其勢力。
現在平定疆省之所以那么難,就是因為西北宗教徒被驅逐到了疆省,否則平定起來只需要讓出部分利益分化瓦解。
他要的可不是一時名義上的統一,更不會為了所謂傳檄而定威服四夷的虛名。他要的是徹底的將西北納入囊中,將地方住民的主體改變為華夏民族。
否則這些人一旦被煽動或者華夏在戰局上出現大的變動,必然會搞事情,即便到了百年后也會將這些人作為借口。
一勞永逸,是韋珣對西北、北方地區的處理方式。不論是藏區的宗教還是貴族,不論是北方的內外蒙古,只有徹底臣服或者被驅逐出境。
而在南洋六省,逐個島嶼的清理生活在土著。保持大量軍隊逐個島嶼逐個島嶼的將大股土著送往阿魯群島,然后組織青壯進行拉網式的搜索排查。
四年多年下來,南洋的肅清工作進展顯著,六個省之中的三千多萬土著被清掃一空。雖然這一過程中某些嫁到華夏的土著女子也受到迫害,但總體是對華夏有利。
三千多萬土著被封鎖在阿魯群島上,對外華夏是以其曾經對華僑的殘害進行監禁。
然而明眼人都從一船船由南方運送過來的移民瓜分了一處處田地中看出:華夏是要將南洋六省真正的作為核心領土來經營。
對于三千多萬土著在阿魯群島不斷因為食物而出現內亂內斗,華夏除了封鎖阿魯群島之外不管不問。
土著由三年前被送上島嶼,然后越來越多,越來越多。人一多起來自然會帶來食物不足,食物只有那么點,而人只會更多。
為了獲得生存的食物,各部落進行了殘酷的人口消耗,整個阿魯群島遍地尸骨。
如果說華夏建國之后,全世界哪個國家背負的罵名最多,哪個國家在報紙上天天被批判,無疑是華夏。
同盟國、協約國和其他國家都對此大加批判,可面對華夏無所謂不在乎的態度,所有人也無可奈何。偶爾還會被華夏外交部、宣傳部爆出一些他們犯下的罪孽,然后告訴世人打家都不是好東西。
而一旦華夏將要把各家老底擺上臺面,各國也會不痛不癢的對這方面的聲音進行暗示,然后大家相安無事。
說到底,還是實力強大。華夏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作為目前在工業實力、軍事力量、經濟實力都已經成為世界前五的列強,并且這個列強還有著幾千萬的可用人力作為陸軍后備。
華夏或許各方面都比不過英法美三國,但其獨特的文化保證了內部的大體穩定,遙遠的位置以及潛力龐大的陸軍更讓人不用算都知道討伐華夏的巨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