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國土代表著華夏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戰略空間,世界第一的人口代表著巨大的戰爭潛力,還有嘔心瀝血發展在華夏各個地區的重工業,更是為華夏這個巨人構成強大的肌肉。
只要和華夏全面開戰,那么花費的金錢最少是以十億英鎊計算,戰爭時間最少是十年以上。
因為他們面對的是華夏,一個正在從各方面騰飛的華夏,而不是他們喜歡的孱弱怯懦的滿清政權。
說到底,人是自私的,國家也是自私的。
在另一個時空他們可以瓜分華夏完全是滿清在其中起到了杰出的作用,在后來形成以歐美世界為主的外交封鎖、經濟封鎖、政治封鎖和技術封鎖,完全是因為他們內部沒有激烈的陣營對抗。
而現在呢?這一套封鎖都對華夏沒有用,因為他們內部還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團體和兩大陣營。即便如已經形成協約國陣營的四國,也是形成法俄抱團,日本跟在英國后面的情況。
歷史上沙俄幾百年來一步步從黑海向東方擴張,他們也遭受了諸多罵名,然而現在西伯利亞成為了沙俄的領土。
虛名、名聲這些韋珣都不甚在意和在乎。他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說得:“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自明朝以來失去了太多的機會,我們有著世界最多的人口,有著最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朕和諸位這一代人背負罵名而獲得國家和民族生存的空間,其**過自有后人評說。”
這番話在不論是在民間還是在軍政方面都引起了熱議,有支持的自然就有反對的。然而這番坦然的話語在深思之后很多人都知曉其中的利害關系。
貧民、無產者、學生、軍隊是擴張思潮支持者最多的群體。
無地貧民、無產者在見到一個個移民之后最少都能成為富戶成為他們夢寐以求的富人,自然是希望可以移民;學生則是一腔熱血被鼓動和影響;軍方也因為戰功而支持。
如今的華夏民眾已經形成一種危機意識,究其原因是宣傳部天天宣傳著華夏人口眾多、華夏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的原因是領土太小。
即便是華夏目前華夏的領土足夠四億人使用,宣傳部也對未來人口增長的預計大書特書。
對于有產者、中產階層,華夏通過政治的逼迫和利益的捆綁完成了意見上的大致統一。
可以說現在的華夏已經形成和歐美國家一樣的擴張思潮,完成在民意上引導對外戰爭,如果以后世的戰爭游戲《鋼鐵雄心4》中的數據來看,華夏的戰爭支持度已經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
這一次日俄在英法的支持下聯手進攻華夏,對本就是已經覺醒民族意識、國防概念的華夏無疑是加了一把火。
在宣傳部的宣傳中,滿清勾結日俄,割讓西北地區和蒙古給沙俄,割讓給東北諸省給日本,以此來換取兩國的出兵。如此宣傳將滿清的罪名確定得死死的。
然而實際上華夏和沙俄、日本交戰的原因是英法想要先解決同盟國潛在的強大盟友——華夏,盡可能的削弱華夏對于他們東方殖民地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