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目前沙俄和日本打的旗號是幫助滿清復國,華夏也是以衛國戰爭的名義進行。
這就是政治和戰爭的奇怪,根本的目的和實際的宣傳有時候是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
······
隨著日本擁有十艘無畏艦和九艘戰列艦,完全扭轉了在朝鮮戰場的被動之后,一直按兵不動的沙俄也開始謀劃進攻。
在伊犁河谷,四個師的沙俄軍隊正式加入西北聯軍的防線,對于復興軍的肉盾毒計,那可是更能下手。
不過在西北戰區,雙方都是補給不足,想要大規模進攻對方陣地顯然是不可能,華夏也樂得在西北地區維持僵持的局勢。
而在唐努烏梁海(圖瓦,以后都用這個詞了)地區,雙方圍繞烏列蓋、埃爾津和烏布蘇湖一帶頻繁試探對方,總體上是沙俄軍隊蠢蠢欲動想要尋求突破,殺入外蒙地帶。
因為此時的沙俄因為和滿清接壤,很容易就獲得了對外蒙的宣稱和名義上的所有權,沙俄自然想要通過實際占領確定自身的利益。
而在庫蘇古爾湖北部的隘口,華夏和沙俄在這次戰爭中的第一次大規模交鋒已經展開。
原本華夏總參謀部希望在朝鮮戰場快速解決復興軍,但因為日本海軍一下子實力猛增,不得不轉入守勢,
將日軍完全殲滅在朝鮮的任務沒有完成,但現在南朝鮮已經被復興軍牢牢占據,轉入防御態勢的在朝鮮戰場暫時與敵人對峙,計劃算是擱淺。
但這一次的戰爭華夏本就是處于被動,為了保證在海軍決戰之后可能出現的危機,總參謀部經過討論決定在北方戰區向沙俄軍隊發起反擊,攻入東卡谷地(東卡國家森林公園)。
這個決定韋珣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在這次戰爭中,韋珣完全將自己擺在一個高等參謀的位置上發表一些意見,顯然是已經打算讓成熟的總參謀部自行決定戰爭計劃。
攻入東卡的好處可不少,不僅可以從側翼威脅沙俄在斯柳江卡防線,還能為未來的戰爭計劃做準備;如果海軍失利,華夏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也可以將戰線壓縮在斯柳江卡和庫爾圖克一帶,減少北方戰區的防御壓力和補給壓力。
不過東卡谷地的隘口可不是那么好進攻的,沙俄軍隊在隘口布置了六個師的兵力,之后又布置了兩道防線及五個師的兵力。
僅僅在東卡谷地,沙俄就組織了十三萬人的部隊,僅從兵力布置上就知道了沙俄對于這里的重視。
而為了攻入東卡谷地,復興軍這一次調集了三個軍的步兵,兩個師的騎兵和兩個山地特種師,其中山地師和一個軍的兵力都是從晉省、豫省組建的部隊。
利用山地特種師翻閱山嶺,切斷敵人后路和補給,正面集結一個重炮師和三個軍的火炮轟擊牽制,在東卡日軍后路和補給都被切斷而軍心大亂的時候,一舉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