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國還沒有組建如山地特種師的概念,而熟知未來戰爭走向的韋珣卻早已下令秘密組建山地師。
山地師作為復興軍的特種部隊之一,其中的兵員素質比起現役部隊都勝上不止一籌,都是各軍之中的精銳老兵,作戰經驗豐富。
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物資,都是緊著最好的給。目前華夏六個特種山地師,全員配備半自動步槍、每個師裝備造價昂貴的輕機槍200挺,重機槍150挺;火炮方面除了75毫米速射山炮之外,還裝備了56毫米山炮、42毫米山炮各26門。
如果按照實際戰斗力不算火炮方面,一個山地師的火力堪比三個輕裝步兵師。
兩個山地步兵師總兵力三萬人,按照總參謀補的估計,完全可以抵擋沙俄軍隊八萬人進攻一周。
沙俄軍隊在伊爾庫茨克囤積了一百三十四萬,僅斯柳江卡防線沙俄就布置了三十萬大軍,在貝加爾沿岸也布置了十萬,在東卡方面組織了十三萬部隊。
戰場不論在任何時候,沒有誰敢說有必然成功的把握。所以這次勝負五五之數的東卡戰爭,韋珣只是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八月3日,經過完善的準備,東卡的戰事正式開啟。
復興軍集結大小火炮600余門,擺開陣勢向沙俄的第一道隘口防線進行狂轟濫炸,而兩個山地師則隱秘的向山區移動。
在三天的猛烈炮擊,復興軍打出的彈殼堆積如山,時不時組織大股部隊向沙俄軍隊進行試探性進攻。
僅三天沙俄軍隊在炮擊下就傷亡了超過六千人,復興軍在進攻中也傷亡三千多人。
到了八月9日,沙俄在隘口的部隊還在慶幸復興軍停止了攻勢,但經過六天的翻山越嶺,終于在險峻的山道中開辟出一條簡易道路。
為了開辟這條山道,復興軍動用了三個軍的所有工兵部隊,從七月二十號開始就開始開辟道路。僅僅可供雙人通過的道路,完全是按照山地師最大的山炮通行的標準修建。
直線距離十二公里的山路修建下來全長三十一公里。
然而這一番辛苦是值得的,從山中突然殺出,然后搶占險要的地勢,完全將沙俄十三萬東卡守軍的退路和補給線切斷。
八月十日,兩個山地師構筑完陣地的時候,沙俄軍隊正式確定了后路被斷的消息。
一方面沙俄在東卡的指揮官派出大量通訊騎兵向伊爾庫茨克總部匯報情況,一方面下令后方的五個師放棄防線集結兵力向復興軍陣地進行牽制。
就任“東卡攻勢”的指揮官的是鄧仲元,沙俄軍隊在前線雖然一如既往,然而他已經知曉山地師已經完成對沙俄軍隊的穿插包圍。
堂堂正正的陣地戰沒有太多的計策,利用之前幾次攻勢中挖掘的行進通道調動兵力,以火炮壓制敵人。
經過一次次戰爭,復興軍對于進攻敵人陣地也頗有心得,即便沙俄陣地密布了鐵絲網,還埋有地雷,炮彈手榴彈也時不時反擊,但復興軍依舊采取小股精銳抵近消滅敵人火力點的戰斗。
“再派一支突擊隊!讓人去炮兵拉兩門火炮過來。”團長顧祥勇狠狠的在塹壕上一捶,氣憤的道。
已經連續派遣了四支突擊隊,還都是老兵,一百多人在面對沙俄的碉堡、機槍、鐵絲網也僅僅消滅了幾挺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