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北部的山區一直都是朝鮮抗日武裝的根據地,依靠著華夏不時從對岸送來的補給和彈藥,這支復興郡支持了十三年的朝鮮抗日武裝從最初的幾萬人在不斷對日襲擾和反圍剿中得以幸存。
一場場戰斗余生的朝鮮北部戰士可能在正面戰場上戰斗力不如日軍,但在山地游擊戰和夜戰中,熟悉環境的他們無疑是得力的助手。
這一次華夏計劃大反攻,朝鮮北部山區的抗日武裝也被要求配合作戰。
不論是出于依靠華夏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還是他們本身就是華夏的支持,只能乖乖的領命。
僅有三個聯隊還以大隊、中隊分布的日軍一開戰就被圍攻,想要支援也不時被伏擊,一時之間可謂倉皇失措。
尤其是在電話線路被切斷之后,日軍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擊。
搶占有利地形的計劃出乎意料的在九月16日上午完成,并且浮橋也在經濟搭建之中。朝鮮抗日武裝和已經渡河的四千復興軍,沿著山間日軍開辟的道路向西南方向行軍。搶占山間通道構筑陣地阻擊日軍是他們的任務。
直到中午一點,浮橋架設好之后,義州方向的日軍才抽調了五個聯隊的兵力構筑陣地阻擊。
第二十二軍兩個師渡河在下午六點全部跨過鴨綠江,乃木希典在聽到北部有復興軍兩個師是兵力渡河,浮橋已經構建。
義州北部不保!這是他的第一個想法,對岸的第六軍兩個師被壓在丹東對岸無法展開,他本來還極為高興,認為復興軍不論是鐵山郡和鹽州沿海的登陸攻勢只是迷惑他的手段,而之后的鋼鐵浮橋則是殺手锏。
這一次可以將兩個師的復興軍精銳部隊包圍在河岸邊,只要等待海軍艦隊趕來,掩護幾艘驅逐艦或者炮艦截斷他們的退路就可以挽回之前失去的一點顏面。
義州郡三面還山一面臨河,雖然河流不大山丘不高,但作為阻擊布防卻是極佳的。
復興軍第二十二軍想要拿下義州城根本不可能,因為根據情報二十二軍沒有攜帶一門火炮千金他擔心的是復興軍只是圍而不攻,向南進入威化島。
島上的四個聯隊的可能被包圍他根本沒有考慮,而是威化島的部隊無法阻擋復興軍繼續南下。只要一個師的兵力就能占領一個可供登陸的灘涂,更多的敵人會在浮橋架設之后來到對岸。
北部是一定要加強防御的,咸興地區過來的兩個師團瞬間出現在乃木希典的腦海中,這兩個師團已經抵達安州,只需要第一批部隊甚至已經乘坐火車抵達鹽州。
如此一來,他手上不算平壤的三個師團就有七個師團,十二萬人的兵力。
兩個師團要駐守鐵山、鹽州,一個師團守定州、安州,手下三個師團更是在義州處于被動狀態,兩個師團加強北部防線無疑會減輕他不少的壓力。
九月18日,日本海軍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