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琉球那霸面對張振武麾下的第一軍的防御,日本兩個師團的兵力甚至只是登陸了灘涂就被猛烈的炮火迎頭痛擊,要不是艦炮掩護,兩個師團就要留在那霸了。
義州戰線危急,繼續進攻琉球無疑是蠢事,北上支援義州才是當前日本海軍的重中之重。
整個朝鮮戰場局勢犬牙交錯,雙方各自集結幾十萬的部隊在朝鮮半島對抗,一旦防線告破,吳祿禎兵團南下之后平壤這個日本在北部的統治中樞將會被占領,想要再維持日本在朝鮮半島的統治無疑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獲得英國人的支持。
華夏海軍在收到電臺通報的消息之后也立即做出應對,與日軍聯合艦隊進行海上決戰,以此奠定朝鮮戰局的勝利,暫時解除聯合艦隊對華夏海軍的威脅。
九月19日,復興軍第二十二軍朱培德部三個師全部登陸對岸,將退守義州城的日軍包圍,同時在華夏控制的套河江心島搭建浮橋。
第六軍吳祿禎部此時已是進退兩難,一師二師兩萬五千多人折損了一半,士兵因為日軍時不時發起的炮擊干擾而疲憊。
即便如今已經推到了日軍第四道塹壕,部隊完全展開,他也沒有再派部隊的想法。
日本海軍即將北上,不過那是海軍的事情,他考慮的是如何在日本海軍抵達之后兩個軍的登陸部隊該如何安排。
繼續登陸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只要日本海軍沒有被重創,即便成功登陸也會被敵人切斷補給而全軍覆沒。
九月21日,原本位于大連的第三十一軍抵達丹東北部,成功跨過鴨綠江。同時兩個負責登陸的軍也丹東休整,等待第二十二軍取得進展之后北上渡河。
聯合艦隊也在21日抵達,鐵山、鹽州失去了海上的威脅后大量部隊被抽調到義州防線。
之后的五天里,復興軍再次調集兩個軍的兵力渡河,對威化島上的日軍進行圍殲,同時已經登陸的第六軍兩個師被撤回丹東。
因為日本海軍一直在極力避免和華夏海軍正面交鋒,只是南浦港區作為港口保持威脅性。撤離部隊除了因為日軍抵抗堅決并且兵力越來越多難以突破之外,傷亡慘重也是很大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擔心日軍小型戰艦進入鴨綠江對浮橋進行炸毀工作。
不過此次跨過鴨綠江的目的已經達成,在北部還是在南部登陸的差別都不大。
第六軍退回丹東之后,乃木希典除了留下兩個師團作為沿岸防備之外,在威化島對岸集結了五個師團共計九萬人的兵力。
經過復興軍不斷的增兵,義州一帶復興軍擁有第三十一軍和八千朝鮮抗日武裝,威化島上有第二十二軍兩個師,在義州南部有一個師作為阻擊部隊。六個師加上八千抗日武裝,一共八萬一千人(不斷的進攻中損失兩千)。
兩個師的復興軍在威化島上三個日軍聯隊進行猛烈的總共,日軍僅僅五日就在對岸的炮火和后背的復興軍進攻下化為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