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錚按了按有點激動的楊宇霆,語氣平淡的對胡適說道:“錚此來,是想請先生赴死。”
胡適還是不說話,徐樹錚繼續說道:“這一次英法美日等國收買了幾千個華夏的所謂有識之士,鼓吹議和,陛下大為光火。”
“讓陛下光火的不是胡先生說的談和,而是這些人被一點金錢收買之后就背叛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光火的是這些人以為收點錢說點話沒人知道。”
“錚知道胡先生是個清高的文人,是個純粹的文人,是個雖然反對華夏目前復興黨和軍方理念的文人,但錚相信先生對這個國家還是熱愛的。”
“這一次要以叛國罪嚴懲逮捕的幾千人,為的就是要以儆效尤。他們有的人是老師,有的人是報社的編輯、有的人是社會名流,不過這些都還不夠分量。”
胡適灑然一笑:“在徐部長眼里,區區在下最有分量?”
徐樹錚可沒有回他話的意思,轉頭對楊宇霆說道:“查嫌犯胡適,收日本金錢十萬華元,英美外幣兩萬英鎊,于十月1日起鼓吹議和,妄圖以輿論干擾國家政略,現以叛國罪論。”
胡適不在乎死活,但他雖然反對當前的執政方針卻并沒有叛國,臨死背上這個罪名可不是他想要的。
他一把抓住徐樹錚的手臂悲聲說道:“徐部長,死則死也。叛國之罪,胡某未曾參與!高抬貴手!高抬貴手啊!”
一把摔下胡適的手,語氣冰冷的話傳到胡適耳中:“這一次不分青紅皂白,只看誰說了要談和,有罪無罪不是你說了算。先生鼓吹議和的幾篇文章可是在報社上寫著呢。”
言罷,徐樹錚和楊宇霆離開。
韋珣收到國防部發來的報告,尤其是對胡適的處理徐樹錚把原委和目的都交代了。
看了一下之后韋珣沉思要不要批準?不批準就是網開一面,到時候還會有人愿意拿錢做公吱,批準就是枉殺。
不過想到胡適此人曾經在民國時期出謀劃策讓光頭委員長對東三省問題退讓,放任日本奪取東三省,被光頭委員長大罵漢奸,想來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至于文學造詣?沒了他胡適,華夏其他人做不得?其他人就沒有他這水平了?
再說了?這個年代講究的是國家軍事、國家工業、國家經濟、國家科技,文學是以后才要考慮的事情!
“卿之提議皆允。”
寫完這句批注之后,韋珣就將其丟在一邊了。
十月4日,華夏發生了一件大事,舉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