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意見基本統一,韋珣在第二天將準備好的計劃拿了出來。
現在是十一月初,北方戰區已經鵝毛大雪,天氣寒冷,已經推進到通古斯基的鄧仲元兵團想要進一步進攻沙俄組織的丘陵防線,顯然難度極大。
按照韋珣的計劃,在占領通古斯基之后,鄧仲元兵團要推進戰線到沙俄的丘陵防線,爭鋒相對的構筑防御工事。
然后利用整個冬天從東北、華北、華中運輸大量的物資、彈藥以及兵力到通古斯基。
等這些準備完成之后,時間也差不多到了開春,到時候復興軍從丘陵防線、斯柳江卡防線發起總攻。
為了這一次總攻,華夏總參謀部認為有必要組建一支專業的飛艇部隊,從空中對敵人進行轟炸,從而減少陸軍火炮的彈藥消耗,另一方面也是彌補火炮射擊角度問題不能對防炮洞中的敵人進行大規模殺傷的弱點。
本來他們是想要動用戰斗機的,但韋珣直接遭到了嚴詞駁斥:“英法美三國是什么樣的工業實力和科研實力?別說我們現在的發動機技術只能勉強夠用,即便夠用了,以英法美三個強國的工業很快就能進行仿制。到時候英法美對日俄出售戰斗機,那么我們該怎么辦?”
“戰斗機是我華夏在兩大陣營開戰之后的殺手锏,輕易不能動用。包括坦克部隊,除非戰局對我等極為不利,否則以同盟國中德奧意三國的資源和工業,完全沒法和協約國比。”
“并且戰斗機現在航程短,對地火力不足,即便使用了也難以取得太大的效果。”
總參謀部也知道戰斗機和坦克在之后的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使用戰斗機是他們設法解決沙俄想到的最優解。
被韋珣駁斥一番之后,只能退而求其次,組建飛艇部隊。
飛艇運輸物資為被圍困的部隊提供補給已經被華夏軍隊用于實踐,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而華夏空軍目前除了戰斗機依舊在不斷的優化改進之外,大型的轟炸機也在研究。雖然轟炸機也只是初步成型,但航彈卻已經研發完畢。
已經研發完成的航空炸彈有50千克、125千克、250千克、500千克等規格,并且已經使用飛艇進行了試驗,爆炸的效果極為驚人。
因為不用使用發射藥,整個炸彈也就是一層鐵質外殼,內部裝填大威力火藥以及鋼珠,并且對定時爆炸的研發已經完成。
這些航空炸彈對防御工事的破壞并不大,但其一旦在空中爆炸,四面八方都會是密密麻麻的鋼珠,一旦命中人,那就是非死即殘。
韋珣對于組建飛艇部隊的提案直接簽字通過。按照總參謀部的提案,華夏將組建三個飛艇大隊,合計為一個飛艇師,每個大隊裝備十八艘飛艇,下分兩個中隊,中隊分三個小隊,由三艘飛艇編為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