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按照華夏傳統以及東北、北方兩個戰區的氣候,本該是息兵罷戰,畢竟過年是華夏最重要的節日。
但在1909年年底,華夏國內正在熱鬧的迎接著年關的到來,東北戰區的兵鋒卻已經直抵日軍的定州防線。
定州,此時已經成為一個極為關鍵的地點。
這里是日軍保住安州、平壤一帶最重要的前沿,同時也是華夏進攻朝鮮中部的必經之路。
比起北面的大館、龜城僅有一條大道且山林密布,一旦華夏攻破定州防線,復興軍就可以靠著日本在朝鮮修建的義釜鐵路(義州-平壤-漢城-釜山)長驅直入,進攻乃木希典組建的大寧江防線。
而一旦復興軍攻破大寧江,或者在海軍大修之后重新組織跨海登錄,在南浦或者長淵郡一帶進行登陸,那么日軍的乃木希典兵團將會腹背受敵。
乃木希典在復興軍暫緩攻勢等待補給和兵力補充的時候,再次調整了防線的兵力,又獲得了咸興地區獲得了五個師團的支援,總算有了和復興軍對壘的實力。
現在的朝鮮北戰場,日軍處于被動防御一方,經過義州會戰的實力大損,誰也不想接手這個爛攤子。
因為之前兵力的大量損失,讓日軍定州一線的防御比較薄弱,即便依靠大寧江和定州城西五公里外互為犄角構筑了陣地,誰也不敢保證在復興軍重炮的攻勢下可以守住。
而誰要是接手現在乃木希典的位置,一旦戰敗的話必然會背負戰敗的罪名,輕一點可能是自己個人會切腹,壞一點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家族及后代受此影響從此脫離政治中心。
畢竟乃木希典只是丟了義州防線,到他們手上卻可能丟失日本在整個朝鮮北的殖民統治。
所以現在即便乃木希典多次向日本本土請辭,表示義州戰敗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希望天皇可以降罪于他,他要切腹盡忠。
但無論是手下的軍官還是國內的內閣以及海陸軍高層,甚至元老都在阻止這個情況的發生。
乃木希典在知道自己即便是求死都不能解決自己家族以后的政治身涯,也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如何防御復興軍。
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后,乃木希典在大館和龜城一線防止兩個師團,不過這兩個師團都是實力大損,即便在這一個多月日本本土通過英法美三國的商船運輸船拼命的從日本海向咸興地區投入部隊和物資,也只能讓乃木希典實力大損的四個師團恢復了七成兵力。
兩個師團一個駐防大館,一個駐防龜城,采取的策略是襲擾復興軍南下的補給線,盡可能的拖延吳祿禎兵團北路大軍的進攻步伐。
而在定州,乃木希典防止了四個師團,希望在定州可以大量的消耗吳祿禎兵團的有生力量。
至于大寧江防線,日軍派遣了三個個師團強迫大量的朝鮮青壯為其修筑防御工事,為的就是以此作為后續的防線。
吳祿禎兵團一旦在定州損失慘重,乃木希典就可以從容的從定州退往大寧江防線。
因為防御作戰的優勢,不論是沙俄還是日本甚至復興軍本身,在失去優勢地位的時候都喜歡扼守險要的地勢,依托丘陵和河流布置防御陣地對敵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