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茂宸、仲元、子玉,你們放心大膽的說?事關將士的生命,事關戰局的勝負,欲言又止的成何體統?”
吳佩孚先起身,對韋珣說道:“稟陛下,汽車機動步兵軍的汽車面對復雜情況的時候故障會顯著增加,持續作戰時抗打擊能力和維修難度都極大,尤其是在冬天,汽車因為寒冷的天氣根本無法啟動,”
“希望軍備部可以充分考慮北方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考慮前線的維修難度,盡量讓汽車維修便捷,最好是能想辦法解決冬季寒冷問題。”
“敬之,記下來,立即交給聯勤總部,讓他們針對軍用汽車重新設計,再通知工業部門手上的研發團隊,問問他們有沒有辦法解決冬季汽車的使用問題。”
說完這句話之后,韋珣問吳佩孚:“子玉,還有什么想法,都說出來。”
“雖然目前根據總參謀部的調令,會集結北方戰區的騎兵,組成五個師的騎兵部隊。”
吳佩孚起身在面前的沙盤上,用指揮桿指著伊爾庫茨到亞爾斯克的鐵路沿線:“五個師的部隊根本無法阻止將近八萬人的哥薩克騎兵對鐵路沿線的破壞。”
“尤其是我們是在境外作戰,俄軍很有可能脫下軍裝隱藏在各個城市和鄉村之中,總會有辦法破壞補給線的。”
“所以我們北方戰區司令部認為,應該以安加爾斯克作為接下來進攻的重點。”
“同時包圍謝列霍夫,切斷伊爾庫茨克和安加爾斯克的聯系,各個擊破。”
“將戰線放在安加爾斯克,引誘俄軍向我軍發起進攻,轉攻為守。”
“以俄軍之士兵戰力、火力、補給,我們有信心即便敵人的百元援軍抵達,也能從容應對。”
韋珣聽完之后,看向郭松齡和鄧仲元,兩人都是低頭,顯然是傾向于這個建議。
想了想,韋珣就明白為什么會由吳佩孚來說這個事情了。郭松齡是北方戰區司令,為了維護總參謀部的顏面,也是表示北方戰區遵從燕京的命令,所以才沒有說話。
由吳佩孚來說這個事情,著點于補給線維護難度,這是最為妥善的建議方式。
“總參謀部的作戰方案,只是建議,更多的還是要尊重熟知前線優劣態勢的將領的意見。”
先是肯定了吳佩孚說的觀點,然后才說道:“既然你們認為將戰線放在安加爾斯克更有利,那就盡快拿出作戰方案。”
韋珣已經從當初只是紙上談兵變成如今深諳軍事的領袖,自然明白中樞對前線的建議更多的只是建議,除非是為了完成國家戰略布局才會強行下令。
否則一個不慎,大好局面毀于一旦。
雖然他作為國家領袖,更加傾向于盡快結束戰爭,傾向在亞爾斯克決戰,但如今前線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風險不容許。
前線的將領能有自己的想法,在韋珣看來不是壞事。
這幾年總參謀部大權獨攬,韋珣成立國防部也是為了分權。在將部隊指揮權交給國防部之后,總參謀部真的就只是參謀部了。
一群燕京坐著的參謀,只是通過文字獲知前線信息,制定的計劃肯定會考慮不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