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華夏在建國之后大力發展的部隊醫護人員,尤其是醫生,雖然只會治療外傷,動個手術,但他們的技術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及格的。
雖然條件簡陋,但韋珣敢肯定這個醫療條件已經是全世界最好的了。
除了衛生和伙食,醫院還開設有三個電影院、幾十個棋牌室和一個大型的閱讀室。
尤其是電影院,播放的電影韋珣看了十來分鐘,又看了一下播放的目錄,大為欣慰。
除了華夏復興影視公司制作的《先驅援臺》、《驅逐韃虜》、《匹夫》這三部軍方拍攝的電影之外,還有超過十小時的實際戰場上的錄像,更是安排了軍官對錄像中的局勢做出分析,告知傷員該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不過韋珣欣慰的卻是電影院中播放的生活電影,不論是講述移民生活的《大移民》、《我的新家》、還是講述移民返鄉的《衣錦還鄉》、講述工人勞作的《工人》、講述農民日常的《民以食為天》都是積極向上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的。
這些都是為了豐富士兵修養期間的生活,對于部分輕傷的識字士兵,醫院還專門組織他們給士兵們上課識字,平時國內的報紙也會哪來讀給士兵們聽。
韋珣看了一下很滿意,士兵的情緒也是很好的。即便是截肢的,對于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失去希望。
等視察完后方醫院之后,才向北抵達謝列霍夫城南十公里的北方戰區指揮部。
“敬禮!”一下火車,司令部的警衛團的士兵就齊刷刷的敬禮。
郭松齡、鄧仲元、吳佩孚、夏威、陳干以及其他軍級的軍官都在等待。
簡短的歡迎儀式結束之后,眾人來到了指揮部。
本來按照北方戰區的建議,是安排韋珣在庫爾圖克,然后他們這些軍隊領導人過來的。
這既是為了安全,也是擔心前線環境簡陋,但韋珣直接就拒絕了。
他視察北方戰區,為的就是看看北方戰區的士兵的待遇,看看士兵的情緒。
停在庫爾圖克,那還視察什么?
等到了指揮部,韋珣坐上主位,看向郭松齡、鄧仲元和吳佩孚等人說道:“沿途朕看了一下,這瀚海以北,平坦廣袤,若是好好經營,少不得又是一個華北平原啊。”
“雖然只能耕種一季,比不上東北、華北,比之南洋、江浙、湖廣也差了不止”
“諸位將軍都是國家棟梁之才,還需繼續努力,為我華夏民族獲得生存之空間!”
“是!”
“茂宸、仲元、子玉,雖然燕京已經下達了第二階段作戰計劃,但你們親臨前線,肯定會比坐在參謀部的那些參謀對戰爭態勢更為清楚······”
“對于第二階段的戰爭計劃,你們心中可有不同的意見。”
韋珣說完之后,三人相互看了看,都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