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軍占領烏索利耶和安加爾斯克,遠東俄軍再一次陷入被動。
為了取得更好的戰果,抵達了瀚海的飛艇部隊再一次出動。
伊爾庫茨克城上空三個大隊的飛艇部隊緩慢的飛行,然后開始投擲炮彈。
和以往的轟炸一樣,大量的彈藥落下,掀起陣陣爆炸的沖擊波。
不過這一次,俄軍不再是毫無還手之力。
華夏飛艇部隊在上一次會戰中大顯神威,對俄軍的集結、增援以及防線都造成極大的殺傷。
作為盟友的法國、英國以及想要給華夏找不痛快的白頭鷹三國以極快的速度研發和生產/改裝了一批防空機槍,防空機炮。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輸,從歐洲抵達遠東之后因為華夏的飛艇部隊到了朝鮮半島執行對日轟炸的任務,也就沒有發揮什么作用。
現在華夏的飛艇部隊再一次肆虐,伊爾庫茨克城內各個大型建筑,制高點的防空機槍、防空機炮在短短一刻鐘就給予飛艇部隊造成兩個中隊的殺傷。
飛艇部隊不得不撤離,以飛艇部隊對城內俄軍轟炸的計劃告罄。
原本因為安加爾斯克丟失,俄軍的士氣低迷,如今他們恐懼的飛艇卻幾下子就被擊毀,歡呼聲在伊爾庫茨克城內經久不息。
不少離得近的,紛紛沖向飛艇落下的地方。
兩個中隊一百多名被擊落的復興軍戰士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撲過來的人潮淹沒。
一直處于被動的沙俄總算可以直起腰桿發出自己的聲音,在遠東的協約國報紙和白頭鷹報紙也大肆報道。
但在華夏根本沒有掀起多大的浪花,畢竟只是百多名飛艇操作的士兵陣亡,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其中的意義。
華夏聯勤總署在韋珣的授意下,宣布將會立即投入五千萬華員進行防彈飛艇的研發。
韋珣下令放出這個煙霧彈,目的就是為了繼續誤導全世界跑去折騰飛艇,但實際上這五千萬卻是直接投入了戰斗機的生產線。
經過不斷的改進,加上韋珣遠超時代的建議,不論是發動機還是飛機外型,適航性,防護以及火力,華夏的戰斗機已經可以比擬二戰初期的戰斗機。
雖然動力和航程比不上,但此時的華夏已經有了第一個殺手锏,一個足以左右一次戰爭的殺手锏。
在失去飛艇的強大助力之后,北方戰區的攻勢依舊不減。
每天在伊爾庫茨克的城郊都在上演著血腥的殺戮,為了一棟房屋,為了一條街道,雙方都拼盡了全力。
巷戰,是比起陣地戰更為殘酷的戰斗。
士兵永遠不知道會不會從一個隱蔽的小口冒出一挺機槍或者幾支步槍,甚至俄軍調集了不少小口徑火炮,經常對進攻之中的復興軍突然炮擊。
在連續吃了大虧之后,鄧仲元迅速調整戰略,決定徹底摧毀進攻路線上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