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近四十萬的遠東兵團被郭松齡和鄧仲元堵在了安加拉河東岸。
如何有顏面的結束戰爭,這是沙俄高層頭疼的議題。
現在趁著唐努烏梁海、安加拉河東岸都還在手中,和華夏有條件的談和,避免遠東軍團被全殲。
目前沙俄的外交官給出的談判條件,只能說沙俄的算盤倒是打得不錯。
承認華夏對唐努烏梁海的領土所有權,出售勒拿河以東給華夏,但需要華夏以兩億英鎊的價格購買。
沙俄外交官一直刻意忽視華夏可以在短時間內占領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重要城市,轉而強調沙俄依舊對葉尼塞河以東的大部分地區的占領。
對此,華夏外交部直接就是拒絕和談。
拿著地圖上的控制區來說事,完全就是將華夏當作之前的滿清了。
偌大個葉尼塞河以東,別管復興軍占領了多少城市,只要西伯利亞鐵路在手,守住了亞爾斯克,沙俄的軍隊想要長期在遠東活動那就是做夢。
戰爭克不是你占領了多少領土來決定勝負的,尤其是像葉尼塞河以東的龐大遠東。只要復興軍控制了鐵路,就算沙俄遠東軍團還有四十多萬人,甚至可以借助各個城市獲得一定的兵源,但他們可沒有工業。
沒有工業就意味著他們打完手上的彈藥之后,想要再獲得補給比登天還難。
如果是在南洋或者印度洋甚至非洲、南美洲,他們可以從協約國河白頭鷹獲得彈藥補給。
但在冬季寒冷的遠東,根本沒有辦法獲得支撐數十萬人戰斗的補給。
即便是在夏天,從鄂霍茨克海或者北方的海洋獲得補給,僅憑遙遠的距離和壓根就沒有的交通就知道不可能。
換做是后世的俄羅斯可能還好點,畢竟遠東被開發得很不錯,雖然依舊地廣人稀,但很多地方最少通了路。
但現在的葉尼塞河以東,原本主要是流放罪犯,其次是移民被解放的農奴。主要的居住地是葉尼塞河、西伯利亞鐵路、安加拉河、貝加爾湖,這些交通相對較好也較為富庶的地方。其他的地方都是荒無人煙的叢林,千里無人煙都是夸獎,千里無人跡才是真實的寫照。
對于沙俄不想妥協,韋珣并不意外,這種事情無論是再腐朽的國家也不會同意,但這不代表華夏沒有辦法。
葉尼塞河以東未來是華夏殖民的潛在地,自然不能放任將近一百萬沙俄平民居住在這些地方。
目前北方戰區已經開放了西伯利亞鐵路,允許沙俄的平民乘坐火車抵達亞爾斯克然后渡河。
如果這些俄國平民不離開,那么每年勞作下來,他們會因為農業稅、非公民附加稅、滯留管理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弄得吃都吃不飽。
對于如何讓民眾富裕起來,華夏的不少干部或許沒有太好的辦法,但要倫如何讓一片土地上的人口吃不飽穿不暖,那經驗就格外的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