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這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人越多垃圾也就越多。不管是真正意義上的垃圾和垃圾,都是這樣。
關于華夏的關于重罪的量刑標準,在確立之后的幾年里不斷的被西方媒體駁斥落后,甚至在華夏國內多次引導維護人權行為。
但韋珣作為華夏的最高領袖,他深刻的知道亂世用重典的重要性,也知道盛世用重點的必要性。
法不嚴則不足以懾人心,刑不重則不足以懾人性。
韋珣對于法家學說中的法派觀點是極為支持的,他一直認為人性或許生來為空白,只是會因為生長壞境影響而改變。
以法治國,以刑懾人,這是他治國的核心思想。
刑法雖重,但只要你不去犯,豈會施加到你的頭上呢?
所以在面對西方所謂文明世界的嘲諷和輿論,韋珣都承擔下來,他寧愿自己背負一個殘暴君主,背負一個不開明的君主也要用嚴酷的刑法將各種重罪犯人施以其應得的報應。
十八層地獄?天譴?
韋珣可從來不信這些,他更相信通過華夏古代的刑法施加于重罪犯人,這才是他們應得的。
不僅這樣做會大快人心,更是會大大遏制某些人心中的野獸。
人渣和人權,這幾年一直是華夏建國后討論的熱門話題。
接受了世界強國的知識之后,華夏不少學者都覺得華夏應該向西方世界看齊,從而融入其中。
在工業、教育、軍事、商貿以及執政黨派,部門干部都是多有參考西方的體系,這讓不少開明的學者都知道沒法去批判。
所以他們抓住人權這一點,將西方的價值觀強行代入了華夏文明中。
他們認為韋珣作為皇帝應該是開明的,應該大赦天下,應該學習西方文明尊重人權。
對這類只是基于社會價值觀和國家政策的討論,韋珣沒有管,但依舊堅持著心中的觀點。
人渣,在華夏已經有了新的定義。
叛國、謀反、貪縛、間諜、拐賣婦女兒童、范毒、強J等重刑罪犯在華夏民間都被統稱為人渣。
他們對社會、對華夏民眾、對國家都有著極大的危害,更是破壞國家穩定,破壞社會秩序和國家凝聚力的害蟲。
華夏大多數平民百姓都對目前華夏的刑法制定并無反對的意思,畢竟他們大多數人看來,自己只是升斗小民,踏踏實實的過日子,又不會犯,哪會有什么反對的想法。
甚至很多地方還出現了積極的支持者,抓住辯論的重點,每每爭論不過的時候,直接一句重型量輕,不急家人,你們說這些是不是打算以后犯這些事情?
只這一句話經常頂得那些搞人權運動的人啞口無言。
在華夏并不是沒有人權,甚至做得比大多數國家還好。
工人有工人權益維護會,婦女兒童有婦女兒童協會,軍人有在籍/退伍軍人優待條例,農民有農會,商人有商會,都是維護華夏合法公民合法權益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