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雖然缺水,多是干旱的戈壁灘,然而這片土地并不是五毛之地。
礦產資源豐富的中亞不僅是華夏未來進攻沙俄的前進基地,也是華夏一百年后可以開發的好地方。
沒有豐富的水源,不要緊,沒有植被也可以慢慢的休養生息和種植林木,沒有人口也可以從華夏國內遷徙。
只要這片地盤在手中,資源就是華夏的。
因為這里有著極為重要的鈾礦、煤礦、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些是二戰之后全世界都緊俏的東西。
尤其是石油,更是未來華夏快速擊敗沙俄的重要利器。
只要在中亞建立石油礦井,提煉裝甲部隊、空軍和汽車的燃油,那么沙俄將會被快速擊潰。
華夏雖然掌控了不少的石油資源,不論是委瑞內拉還是波斯灣,華夏都有著極多潛在石油礦井。
然而這些地方都遠隔大洋,一旦戰局不利于華夏,或者是在和平時期被暫時切斷了石油補給,華夏的損失是不可計量的。
后世的華夏不斷的被掐脖子,其中有一項就是石油資源。
比起遠隔大洋才能通過船舶運送的石油,在中亞獲得油田無疑是對華夏的石油需求帶來極大的緩解。
而想要徹底的將短板補齊,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這個野蠻、混亂的時代擴張到自己需求的地方,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
一旦華夏擁有齊備的自然資源彌補在工業時代的短板,在工業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國家想和華夏交手,因為那個代價太大了。
而掌控了鈾礦,華夏只需要等待科研實力上來,研發出蘑菇彈,那做不了世界第一也能做個世界第二。
中亞韋珣是要定了的,或許現在有人會說韋珣窮兵黷武,但在幾十年之后,更多人會說他遠見卓識。
波斯灣的飛地肯定是不能連成一片的,但將大部分產油區域掌控在手中是必須的。
為了保證對這片地方的掌控權,韋珣已經做好和英國一樣建立世界第一遠超世界第二的海軍的準備。
而石油這個越來越重要的資源,將會是華夏維持海軍軍費的重要財源,也是華夏工業發展的基石。
白頭鷹的發家史和未來的戰略布局已經為華夏指出了明路,甚至于韋珣知道現在的華夏比后世的白頭鷹更有前景。
充足的人口保證了華夏只要頒布利好政策就能推動人口的遷徙進而控制所獲得的領土。
富饒的資源保證了工業發展,強大的軍隊更是可以對波斯灣和中亞這樣依舊沒有完成開化毫無工業的地區進行碾壓。
各個能在國際局勢說得上話的國家都在殖民和擴張,也沒有人會對此進行嚴厲的職責,也就沒有了國際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