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是沙俄的主場,夜晚是華夏士兵的舞臺。
僅僅是五天時間,俄軍在東岸城區就葬送了兩萬多人。
在東面的庫拉科沃,俄軍也開始修筑防御工事,希望以此阻擋華夏軍隊對吳佩孚部進行救援。
知道亞爾斯克防御手段的祝士衍和陳可鈺等人都沒有救援的意思,而是和不斷增援到庫拉科沃的郭松齡兵團加固工事,仿佛東岸城區的部隊不是他們的友軍一樣。
吳佩孚在亞爾斯克城區主持防御,不僅是因為華夏在亞爾斯克存在的意義會讓沙俄不能宣布收復了這里,還有給祝士衍這個多年的左右手讓出位置。
這一次戰斗之后如果不出意外,他會被調到裝甲戰車部隊作為總指揮,祝士衍之前被提拔為兵團副司令,也是因為這個。
而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因為在之前的庫爾圖克會戰、阻擊戰、伊爾庫茨克攻防戰,他都拿了不少的功勛,戰績僅次于鄧仲元。
鄧仲元被安排在布拉茨克也是因為功勛足夠,該給郭松齡和他麾下的部隊讓一下位置。
鄧仲元是粵籍新星,這一次之后很可能會成為粵籍將領的領軍人物,吳佩孚則是魯系的為數不多的高級將領,這一次可以說是給魯籍將領大大的掙了一把臉面。
郭松齡一直駐守瀚海防御沙俄,在東卡攻勢之后,一直都被牽制在瀚海沒有取得極大的功勛。
作為戰區總司令,軍功不如二號和三號,很容易動搖郭松齡的威望,即便是外界看來北方戰區的各種戰爭計劃的執行或者制定郭松齡都是不可或缺的,從戰爭中分潤戰績理所當然。
然而郭松齡在前幾期的同學中的風評中本就不是那種視功名利祿如糞土的無私人,一直對外自稱郭子儀后人,希望重振他們郭氏一族的將門風采。
只要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知道面對頂頭上司,尤其是在明白頂頭上司想要什么的情況下,作為位置低于他的副手位置的人會一口將全部功勞瓜分。
別說郭松齡會不樂意,到時候同僚關系交惡,作為東北系軍銜最高的郭松齡,他要是撈不到好處,整個東北籍貫的將領也會和吳佩孚和鄧仲元等人交惡。
而整個華夏軍中,也會傳出鄧仲元、吳佩孚兩個家伙愛吃獨食的流言。
華夏的將領按籍貫、地域、學期、出身劃分團體,已經是越來越明顯的事情,這也是韋珣刻意為之,但一直把握著這個度。
鄧仲元和吳佩孚識趣的將后續的收宮之戰交給郭松齡這是極為明智的做法。
郭松齡在十二月十三日抵達庫拉科沃,當即就上前線觀看俄軍的布置。
在見到俄軍嚴密布防的防線之后,郭松齡并不覺得自己被坑了,覺得自己撿了個硬骨頭,而是覺得自己建功立業光耀門楣就在這渡河的四十萬俄軍陣地上。
光耀門楣可以說是郭松齡的人生第一目標,這個目標為華夏開疆拓土并不沖突,也是韋珣重用他的原因。
不僅是因為郭松齡這樣的人在之后會是皇室的堅定支持者,更是因為郭松齡這樣驕傲的人在局勢沒有惡化到如另一個時空的東北那樣的時候,不會和敵人虛以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