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治過燕王妃的頭痛,又送過大稻穗給燕王,加上預防京城錦衣衛的監視,三件事已經奠定了他的位置。
“這花園倒可以,只不過實在不好意思占用燕王的花園,看看還有其他地方沒有。”
“這幾十石的紅薯要是半年內真的產百石千石多,北平府的百姓就不怕饑荒,就連行軍打仗,也要多出許多存糧。”
“如果成公子真的種出,王爺的政績被陛下獎賞,您得到的可要比現在多。”
“如果有肥料,千石是不成問題的,可惜沒有。”成淵不做沒有把握的承諾。
這個時代,節氣,肥料,以及種子,都還沒種出成品,沒法準確的估計產量。
朱能見過大明朝的災荒,也見到過北方的旱災,這紅薯如果產量很高,只要種出推廣,必定可以解決不少糧食問題。
大明的小麥稻谷產量并不高。
每次遇上災難,朝廷的糧食都不夠給各府,有些百姓災民就會來圍攻燕王府,想想就頭疼。
靠著紅薯拉攏百姓,北平府各和燕王絕對是九大塞王里,最厲害出色的。
當今陛下出了名勤儉,對糧食更是喜歡,有一年直接在百姓的田壟上吃生糧。
贏得圣上歡心,可是大功勞。
“那就請朱千戶為我安排尋處好地方,要保證紅薯不被偷盜,秧苗不被牲口啃掉。”
成淵堅定的要求,腦海里閃現出今年三月的窘迫,他好不容易得到的幾十石紅薯,有一半剛出秧苗就被村里的牲口啃食。
牲口吃了沒事,有缺衣少糧的百姓試著去偷,結果他們發現味道不錯。
村民更是半夜不睡覺,輪流去偷,一半就被糟蹋啃著吃了。
在后世,紅薯真的是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化肥農藥大棚,品種培育提純,產量更高。
沒人偷,因為不稀奇。。
在如今這個時代,他還是需要找一座安穩的靠山,保證這些東西和自己能夠正常存留。
他是北平府的人,去外地又沒有路引這玩意,他要是去應天投奔朱允炆,還會被當成燕王的探子給防著。
朱允炆更側重于在江南的那些文臣,其他府的,這個貨總覺得是叔叔們的人。
自己農戶去了,反而還被瞧不起,成淵分清利弊,索性就選定了燕王府。
跟著燕王,他的未來是明確肯定的。
跟著朱允炆,就怕哪天文官一忽悠,會要了自己腦袋。
畢竟他的很多東西在當今看起來都是不倫不類的,在文官眼里就是異類。
在燕王府,今后紅薯和其他稀有東西出來,別人也不敢眼紅偷他栽贓他。
“成公子,王府后面的別苑有一塊空地,原本是給王妃種牡丹花用的,但后來王妃身體不好,地就被荒廢了。”朱能似乎想到了這個好地方,提醒道。
這當然是燕王授意的,不然朱能怎么敢胡亂安排用這地。
朱棣和姚廣孝的意思,是順便把成淵的兩個徒弟帶過來,給安排了事做。
這樣成淵也就不會總想著往外面跑,這個人才要是被圣上給長孫殿下送去,那就是損失。
……………………
七月初,北平府。
北平城內,大街小巷熱氣騰騰的,青石板燙腳底。百姓過商都窩樹蔭下,蔫不拉幾。
正午的太陽太毒,連乞丐都躲在巷子里,等再過一個時辰,天氣涼上一些,他們才會出去活動。
“駕!駕!”
忽然,北平府正門外傳來一陣由遠及近馬蹄聲。騎馬的人一身縞素,不敢停歇。
馬在燕王府門口停下。
府門口的侍衛,被驚的睡意全無,看著一身縞素的信差,只聽那人,邊走邊喊道:“燕王殿下,今上駕崩了!”
兩個門衛互相對視一眼,陛下駕崩,這可是大明朝驚天動地的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