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楊亨說:“剛才魯總說了說我們之前做了什么,我談一些大的方向,以及接下來我們打算做什么,做這些事情需要多少錢,以及怎么花。”
接下來楊亨首先講市場規模,國朝僅僅餐飲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每天4.5萬億,其中供應鏈成本占了四成,也就是1.8萬億,這還是沒有統計便利店和超市的情況下,也就是生鮮toB的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而且沒有鐵幕玩家,給創業者留下足夠的空間。
其實這也是行業弊端,也就是集中度不夠。米國的市場也不小,Sysco、USFoods、PFGC這三家頭部加起來市場占有率超過30%,國朝可能不到5%。帶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想以并購的方式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沒有好的并購模式。
國朝的性感創業者們開口必談米國,必須在米國找到對標企業,楊亨也不能免俗。Sysco就是米國乃至全球的賽道霸主,去年市值400多億,前幾天掉到130,但是一對標就發現人家是通過并購成為霸主的,成立至今已經做過300多次并購,跨區域整合產業上下游,形成一部輝煌的并購史。
楚垣夕心說這樣也就不用為并購籌資了,完美。
國內做toB還有幾個問題,主要是產地分賽,缺乏標準,以及物流的履約成本太高。所以一般的toB創業都集中在某個地區,對于蔓延到全國范圍保持謹慎。但是楊亨和魯茵已經不滿足于圈在粵東省內發展了,因此聘請徐欣主導的當代資本為財務顧問,打算向全國發力,第一步是去帝都和魔都。
明白人都知道這話什么意思,特別是看到楚垣夕上線之后。
做toB最重要的是實現較大百分比的貨源直采,與上游優質的農業工廠達成合作。目前國內B端業務做的比較好的有黃團的快驢,還有黃團最近戰投的望家歡,只有上游理順才能降低采購成本。
此外需要燒錢的地方是冷鏈物流,這是履約成本高企的地方。米國的人均冷酷保有量是國朝的六倍,冷藏保溫車是十倍,所以在米國做B端創業,有著基礎設施優勢。但是甘新要想發展成國內B端頭部,自建物流這筆錢是省不了的。
既然放甘新買菜單飛,楚垣夕就要以看待產業鏈上游的角度去看待楊亨和魯茵。國內B端市場實際上是個百花齊放的市場,既然甘新要燒錢做冷鏈,里面有沒有什么小康可以高效使用的點呢?他的思考方向也沒什么可奇怪的,昨天我奶別人,今天別人發育起來,明天來奶我,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toB創業者和企業開發合作才是更好的生態嘛。
很快進入問答環節。這一環理應由楚垣夕先問,因為巴人是天使投資人。
于是楚垣夕拋磚引玉,說:“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楊總對標的西斯科大概有40萬的SKU,但是它的庫存周轉率只有24天,這個運營效率楊總打算對標嗎?如果有計劃的話,預算是多少錢?”
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早就商量好的,然而并不是,楚垣夕說放你們單飛就是放你們單飛,根本沒有對臺詞。
因此他才是最期待楊亨和魯茵給出答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