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這個整合工作就給社會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因為整合的時候不可能放羊。雖然這些新加入的成員們的品類僅限于生鮮,也不是門店的形式,但是必然要保持和小康的一致性、協同性,需要對店員進行培訓,需要徹底的承接住成員們的上游供應鏈,保持住業務線上的穩定。
何況他們之所以接受并購一方面是因為大環境所迫,一方面肯定也存在一些問題,楚垣夕害怕的是財務問題,這是在徐欣給過相關報告之后仍然由袁苜牽頭組織過一輪篩查的,生怕出現呆蘿卜式的財務巨坑。
相對來說像魯茵和楊亨他們創業時制造的問題是可以容忍的,小康也有足夠的體量消化,但是耗費精力在所難免。
楚垣夕為了這個還和這幾位新晉的高級總監開誠布公的聊了聊,既然接受的是股權并購,大家都拿小康的股票,也就在同一條船上。過去的事情他表示完全沒有興趣關心,也不打算翻舊賬,所以各位手里還藏著什么雷最好是立刻讓它炸掉,大家都是出來賣的,沒有什么可丟人,早早把雷排掉是對自己的錢負責人。
為了良好的消化本次并購,小康也進行了一輪組織架構的調整,不能說是升級,只是加入了“事業群”的結構單元。
這對本次加入小康的創業者們也是一定的考驗,不是職級僅有高級總監對心理上的考驗,而是他們大多數都沒玩過這么復雜的系統,但是每個人都被迫著快速學習小康的線上內容。
楚垣夕給他們的任務是一手抓住自己原本的線下業務,包括生鮮的供應鏈和物流,以及自提點的運營和店員培訓,一手融入小康的線上體系,最終把用戶導入城市寶藏,導入健康幣系統。
至于財務則由袁苜帶人接管,這個工作把袁苜累了一個賊死,體驗了一把金融民工的工作強度。
總之這套工作楚垣夕也是費了很大的精力,但是預期形成的化學反應也是備受小康上下期待的。特別是攻城獅們,前期為了接駁各家原有的數據庫,攻城獅們也是連日加班。
其中最費勁的就是這批生鮮創企對用戶的“欠賬”。如果并購的時候不對創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APP還保持原樣,那無非就是小康結果這批五花八門的欠賬,但現在要把所有APP都改為小康版本就必須把欠賬處理掉。
但是怎么處理呢?大體上有些要做長期功能,有些要做一次性功能,有些要做特殊處理,而且最好能夠標準化,很亂。這事兒小康沒經驗,不但沒經驗,楚垣夕還很罕見的沒有親自給出指導方針,因為他也沒干過。
不光沒方針,楚垣夕還美其名曰要鍛煉運營團隊自己處理高優先級難題的能力。總裁日理萬機,一大堆事擺在面前,又要發微博朋友圈跟人打嘴仗,又要探班大電影,所以這么點小事交代下來,目標是明確的,那就鍛煉能力唄,從薛建華到徐恩晟,一條線上下開始通力合作。
結果薛建華發現總是別扭,研發團隊明明加班加點但是總是dey,下沉到研發團隊之后才發現各種方案都是頭腦風暴的時候一片大好,真正做起來發現總是遇到坑。有時是技術上的坑,有時是運營上的坑,返回頭走另外的路線又要加更多的班。
這么折騰,最慘的就是碼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