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電影都這么成功,會不會覺得自己已經很成功了,或者是在導演這一角色上,有了立足之基?”
“根本就不敢這么想,我覺得我應該是才剛找到了一點點導演的樂趣,真正的好導演,我還差的太遠!”
電影是帶著鐐銬跳舞的藝術,這鐐銬絕對不是審查制度,而是錢。沒有錢,而且是很多的錢,拍不好電影。
這也就是為什么導演人才少的原因,好導演成名晚,好不容易搞點錢拍電影,心力不夠。
還有一些導演,明明是江郎才盡,卻還有電影拍的原因。不自量,以及會忽悠!
一個導演,拍戲演員只找明星,找美女,找出名的人,一是為了票房,二是不自信,沒見過誰說我就是要把明星調教成好演員這么沒事找事的。
找不出名的,不太漂亮的,其實是捷徑。故事,生活,都是普通人做主角。
觀眾倒也樂意看到那么多那么漂亮美麗高大威猛的男女明星在熒幕上,“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即憧憬愿望之類,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習慣了沒人拍相貌普通的人做主角的電影。
中國電影,要是男女主角再丑一點,藝術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這來源于真藝術才有的底氣,來源于能講好故事的自信,來源于老老實實求真藝術的本分。
美,從來都是人淡如菊的那樣。
”孟總,你不僅是導演,還是一家影視公司的老板,你覺得現在的國內影視行業,已經到了不改變就沒有出路的地步了嗎?“
”我進入行業的時間很短,也沒有資格評論目前的國內影視行業的發展前景,但是我始終認為,沒有對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就不可能產生符合大眾的電影!
經過長期的培育和調整,中國電影市場的空間已經逐漸擴大,更多的進口片和國產片一起,將中國電影市場推入新的增長階段。進口大片數量從10部增加至20部,即為具體表現之一。
不管是哪個市場,好萊塢造夢工廠的產品始終是市場的首選,創造出色票房成績的進口大片絕大部分來自好萊塢,來自好萊塢以外的進口片只有一部《玩命快遞》勉強擠進前十名。綜觀進口大片票房排行榜,驚悚片、動作片、災難片等類型片依舊是市場寵兒,它們占據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與中國電影相比,好萊塢更迷戀于制作大片,動輒上億美元的制作費保證了制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增加了資金回收的風險。北美電影市場的票房收入早就無法支撐大片的運作,越來越多的影片啟動全球放映,只有全球市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資金回收。
作為全球電影市場的組成部分,中國電影市場所占的份額微乎其微,但這個市場始終保持著極大的潛力,并且逐步體現出中國特色。
孟輕舟知輕重、識大體的回答,讓方蕓很滿意,年少輕狂是一種不被所有人欣賞的態度,在足夠成績的支撐下,還能保持清醒,謙虛謹慎,也使得方蕓對孟輕舟的未來更加看好。
魔都,星美影院的《那些年》見面會,柳一菲的影迷占了大多數,而在臺下冒充群眾的唐妍和小狐望著臺上風姿卓然的柳一菲,羨慕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