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菲三人的替身,有最早就一直跟著唐妍、楊蜜的兩位,也有06年底給一菲聯系的,《小禮服》里的親熱戲不多,何況孟輕舟還把原版中幾位女主汗蒸的場景換成了瑜伽室,所以能用上三人的地方不多;
孟輕舟是絕對不會容忍自己的女人,在任何一部影視劇中和其他男人有多余的接觸,這也是他讓三人投身創業的原因之一,有財傍身,那些想打歪主意的,至少會掂量掂量。
《小禮服》是正宗的韓式小妞電影,有女孩間的情感沖突,有走出校門的困惑惆悵,更有愛情友情的煎熬掙扎,而所有這些都是所謂的韓流文化的影視表現;
韓流,其實一個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文化現象。
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有十多個國家,人口多達近23億。在這23億的人口中,能夠接觸電視的人很多都在消費韓國文化生產出來的內容。
在消費這些內容的同時,觀看者也在接受著這些內容傳遞的價值觀。最后,很大一部分價值觀會被觀眾所認可,也就是說,這些價值觀很大程度會觀看群體吸收,最終轉化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體系。
而所謂的韓流文化,有一個不怎么能說出口的消費觀念,那就是:女孩身體消費,這是一個社會學概念,不是大眾所理解的那種”錢色交易“,和”賣肉“這種概念的沒有半毛錢關系。
它的學術意思是:年輕女性的生理特征這個概念被被使用、被合理化、被信奉、以及被探索。
在韓國偶像劇粉絲的”愛情幻想“中,性和愛就好像是“水和油”一樣,應該是分離的。
在“性愛分離”以后,會提煉出一種叫做“純愛”的東西,它不摻雜“性”這種雜質,它是一段愛情最高尚的基礎。
事實上今天的韓流,在十年后依然在國內影視劇中有市場,說明人家文化產業的深耕,做的非常出色;
在孟輕舟看來,自己曾經的同事,當然是報社的時候,對棒子的所謂愛情治愈系影視劇,有一個經典的批語;
愛情偶像劇和A片有很多不同,也有非常多的共同點:
兩者都代表著一種終極追求,一個是性方面的“極致”、一個是愛情方面的“極致”;
而愛情偶像劇里面的“橋段、套路、情節……”都是魔幻主義的,這個相信談過幾次戀愛的同學們也都沉痛地領悟到了
觀眾對于兩者的消費程度,和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滿意度是成反比的。
當時聽他說著話的,都是目瞪口呆,但你不能否認,這真的是精辟之語!
孟輕舟因為做過娛樂板塊的編輯,對韓流、棒子的電影,了解的應該算比較細,所以對電影的拍攝,在副導演趙偉峰看來,有種水到渠成的意思;
“并不是蘋果上有毒,而是你心里有毒,明白嗎?”
魔都上影的一個攝影棚里,正在拍攝的,是楊蜜在劇中試鏡的那一段,出演劇中導演的,則是客串的趙偉峰。
“楊若男小姐,可以了,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