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結構圖推敲和張元提供的相關信息,他也逐漸摸清了其建筑思路。
其具體細節是否有差異并不重要,張元要做的不是復刻,而是山寨,只要能在確保質量安全的基礎上保留其功能外形便大功告成。
為了這一刻的法師準備的不可謂不充分,各種記憶法術和卷軸儲備都被毫不吝惜地使了出來,當然還有小小的獨挑大梁與村民們的共同參與。
平整土地是最簡單的,無需什么人力夯土,小小邁著那比壓路機體型都大的巨足來回踩踏幾輪下來便大功告成。
土壤塑形、化泥為石、塑石術、召喚土元素等一系列土木提桶學派法術在法師手中施展開來。
在奧術力量的影響下,大地表面如同切割般被撕裂出規律性狀的紋理,隨后這些紋理便如同被空氣撐開了一般,按照維德標明畫定的地基規劃,在地表形成一條條壕溝坑道。
經由伐木機開采的原木經過相應處理后,與法術轉化而成的巨石一起,被山嶺巨人如兒童積木般輕松撈起,打入壕溝之中作為承重主梁和基本框架。
前來協助做工的數十名流民則是負責安置石板、給地基填土、還有其它等瑣碎事務。
流民們的熱情極高,干起活來十分賣力,畢竟,嘗過流離失所,上無片瓦的他們又何嘗不想有個自己的家?
看看這陣勢、這場面,沒想到自家尚未謀面的領主大人不但是位強大的法師,竟然還親自出手為自己這些平民都算不得的小人物大興土木,這簡直是他們從前做夢都不敢去想象的情景。
在流民們被明斯特帶到高崖面見他們頭上的那位領主老爺后,他們便知曉,自個以后是“有主的莊稼”了。
名義上的無冬城不允許奴隸貿易和蓄養,名義上他們也只是領主老爺的“終身雇傭工”,但實際上…
幾乎有點見識的流民都能明白這份沉甸甸的“雇傭合同”背后到底意味著什么,只是身處生存與死亡罅隙間的他們,別無選擇。
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初至高崖之際,迎接他們的既不是老爺們仁慈的鞭子也非接替老爺家大牲口干活的光榮使命,而是領主大人當眾頒布的法令。
內容很簡單,種地,給領主老爺種地,這太正常了,把他們買來可不就是為了這個么?
但隨后的詳細規定讓他們驚呆了,如墜夢中。
每家每戶各按人口勞力分配所負責田地,耕作工具由領主同一發放調度,最重要的是,收獲所得在扣除四成上交給領主老爺的作為租金后,剩余的全是屬于自己的!
收成四六開,六成還是自個的!
這種好事哪怕在當初還是平民的時候都不敢奢求,眼下都淪為實際上的農奴了,居然有這等待遇?
這已經和高崖其他領民所擁有的權益相差無幾,雖然名義上并不擁有自己的土地,那也只是把繳稅換成了交租而已,至于抵押售賣田產的權利?
若是才交四成農稅都能淪落到變賣田產的地步,那也就別在土里刨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