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頷首道:“蔡公說的是!老夫原以為朝賀一事禮制繁瑣,正欲棄置,到沒想出其中竟有這等大用。也是,正該讓朝臣看看陛下,不然這一個月的長安流言,都快被他們當做真的了!”
說完,董卓又看向王允,一雙豹眼微微瞇縫,道:“說起長安的流言,老夫最近聽到幾個有趣的,還跟王子師你有些關系。”
前些日子,長安街頭有謠言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又作董逃之歌。在讖緯之學興盛的東漢,王允對此又是欣喜又是警惕,費盡心力將謠言的影響力壓到最小,以免打草驚蛇。這事似乎被董卓得知,又故意當面提起,王允以為他發覺了什么,硬著頭皮答道:“哦?在下久在臺閣,竟未聞長安還有針對老夫的流言?看來京兆尹得多多派人稽查,不然區區小民也敢妄議大臣,可還了得?”
董卓面無表情的盯著王允看了好一會兒,王允也強作鎮定,與其對視,以示坦蕩。
車內氣氛壓抑了一陣子,就連蔡邕都隱隱察覺出不對勁了,正欲解圍,只見董卓笑道:“他們說國家自病倒后,常在床榻,不見外臣,其實早已駕崩。你秘而不發,對外謊稱圣體病愈,如今在朝上的,不過是一個與其面容相似的孩童罷了。”
此話一出,無論王允還是蔡邕都是一聲驚呼,董卓說的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且不說隨董卓待在郿塢的蔡邕,就連一直留守長安的王允也從未聽過市井之中竟還有如此荒唐的言論!
王允想也不想就明白董卓這話背后的深意,難不成董卓還有改朝換代之心?
他還沒有來得及進一步反對,一旁的蔡邕便開口道:“此等妖言禍亂朝綱,以太師之明,想必聽到了也只是付之一哂,把他當真的,也只有那些沒見識的愚人村婦而已。”
“左中郎將說的是,這等妖言若是縱其流傳,實在是有損朝廷顏面。還請太師下令嚴查,將惑眾者斬首示眾,再詔群臣入宮朝賀,屆時流言將不攻自破。”王允緊跟著補充道,他是精明世故的人,董卓也不像他外表所展現的那樣粗枝大葉,能在靈帝死后抗旨進京,與太傅袁隗共掌朝政,又能在之后的廢帝風波中占據主動,逼走袁紹,族誅袁氏滿門,總攝朝廷,可不單單是因為他手中的重兵。
董卓說的流言在王允和蔡邕兩人看來,完全就是不加修飾的試探,作為漢室的臣子,無論立場,都要把董卓這個苗頭按下去。
見兩個心腹口徑一致的表示反對,董卓臉上的肌肉明顯抽搐了一下,但他臉皮甚厚,絲毫不把兩人的話放在心上;“老夫也只是當做笑談,特意說來與王子師玩笑的。至于這流言,老夫以為,信者為真,不信為假,二位以為呢?”
王允與蔡邕對視一眼,默契的不再作聲,以沉默來表示反對。董卓也試探出了這兩個股肱堅決的態度,頓時沒了談興,遂收口不言。在車子抵達太師府的時候,董卓身形矯健的一躍下車,蔡邕與王允兩人竟是留都沒留,王允還打算與董卓談些近日的朝政,看董卓沒有挽留,王允也不強求,與蔡邕告別后,索性去了尚書臺。
關于董卓今天對王允與蔡邕的試探,他要與楊瓚等人商議一番,刺董的計劃要加快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