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漢朝這時候沒有辣椒之類的調味品,但主食種類還是非常豐富。而且自古以來飲食向來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些宮廷御膳的色香味足夠讓皇帝食指大動了。想起西漢經賦家枚乘所著的《七發》中寫盡了天下絕頂的美味,只是不知道親自嘗起來又是什么滋味。皇帝知道現在不是滿饕餮之欲的時候,好在以后的時候還長著,待天下大定了,再享這個口福不遲。
皇帝將在嘴中咀嚼的醬肉咽了下去,感覺有幾分飽了,放下筷子,又喝了一口菘菜湯,這才滿足的用手絹擦拭嘴上油漬。楊琦見天子放筷子,不管吃沒吃飽都停止進食,以示恭敬。
待小黃門將食具收拾走,皇帝方才說道:“宮中近侍,我都已了然于心。可若我想查閱外朝群臣的名冊,又該往何處去尋?從何人處得知呢?”
“朝臣名冊,皆在尚書臺,由選曹尚書保管,以備隨時增刪。”
“若使人奉我口諭,拿來一閱,可否?”
楊琦這時遲疑片刻,旋即答道:“可矣。只是臣以為,現在不是國家查閱這些的時候,國家還應韜晦為上,這些事情,不妨緩行。”
皇帝把手一抬,言道:“現在正是說這個的時候,若是等到誅董之后,王司徒未必會允準,非得在此時逼他一逼。楊公還不信我嗎?”
楊琦對此略為不滿,在他看來,王允誅董,到底還是為了劉家天下,而皇帝為了爭權,竟舍得將社稷與所有人的性命拿來押注,逼人就范,二者相比,皇帝玩弄權術,反倒落了下乘。一時間,楊琦倒是隱隱有些后悔,暗想自己是否上錯了船,只是當前看來,跟著王允以附驥尾,倒不如跟隨皇帝身側,在朝廷上獨占鰲頭。
“便依國家所言,只是宣室殿太過端重正式,易惹人非議,不如換個地方。”
“那就尋個讀書的地方。”皇帝一合雙手,腦中立時想到了個地方;“石渠閣如何?”
皇帝遂先遣楊琦赴尚書臺傳詔,移送籍冊到石渠閣,自己則與黃門侍郎射堅、丁沖二人出宣室,準備登上車馬。宣室殿外,一行車馬正停候在階下,在皇帝的金根車旁邊,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恭敬的站在車前。皇帝粗略一眼看過去,發覺其他車駕的駙馬都尉、奉車郎無不是二十來歲,唯獨他年歲較長,皇帝略一思索,很快便記起了這人的身份。
這人名喚王斌,官居奉車都尉,是皇帝的親舅舅,生母王美人的哥哥。
“舅父。”皇帝回憶起了腦子里對王斌少得可憐的記憶,那是初平元年自己剛登基不久,按照慣例新天子要恩賞后族,故而王斌奉詔帶妻子到長安覲見,獲賞宅第田業,并拜為奉車都尉。由于董卓沒有再樹立一個強勢外戚的意思,王斌也沒表現出那個能力,故而這三年來一直規規矩矩,低調做人,很多時候別說董卓,就連皇帝也不一定記得起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