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后必然在朝堂留下巨大的權力真空,皇帝手中無人,朝臣無一可用,所以這政權在最初便不利于皇帝。
而皇帝也索性懶得在這上面耗神,他與王允爭奪的主戰場,則是兵權,歷史上這些軍隊在董卓死后群龍無首,人心惶惶,就連李傕郭汜都曾盼求赦詔,皇帝只要利用這點,就能牢牢把握軍權,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道理,還需要人教么?
王允身邊有呂布等一干并州武將,皇帝則是一窮二白,本來利用射堅接近皇甫嵩,讓皇甫嵩統帶軍隊是最好的辦法,但皇甫嵩目標太大,聲望又隆,成本和風險讓皇帝不敢花太多時間去觀察其是否可靠。‘’
跟見識過君主雷霆雨露的老油條皇甫嵩比起來,拔于行伍起于微末的小鮮肉張猛,對皇帝將更為感恩戴德。只是沒料到,一番口舌,終究是沒能打動張猛之兄張昶。
皇帝有些灰心,卻不忍因自己的情緒影響到王斌,他出言勸道:“張昶要謹言慎行,保全家室,我不怪他;你沒能說動張昶,也不是你的無能,不用自責了。”
話畢,皇帝伸手往案上縑帛一點;“你且看這個。”
王斌抬眼看去,縑帛上密密麻麻排列著清麗俊秀的八分楷法,所謂八分楷法,是隸書不斷發展演變后所形成的一種書寫方式,也是后世楷書的雛形。
而皇帝所寫的字,與當下盛行的漢隸不同,橫直折勾,細長肥瘦,說不出的飄逸瀟灑。王斌雖不懂書法,此時也深覺黃門侍郎張昶和鐘繇二人見了皇帝的字后是由衷的贊佩,而不是什么阿諛奉承。
素聞孝靈皇帝善書法,好辭賦,皇帝身為靈帝子,在書法造詣上可謂得其父真傳。只是這治國的本事可別像靈帝那樣不堪才好,王斌這樣想著,縑帛上的內容出現在眼前。
“三明。”
王斌眉頭緊皺,初是不明所以,突然,腦中像是靈光突現,立即明白了皇帝反復練寫的‘三明’是什么緣故了。
三明者,涼州三明也。
涼州三明是桓、靈二帝時期朝廷的大將,戰功赫赫。其中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颎字紀明,三人的表字都有個‘明’字,又都是涼州人出身,同時都在平息羌亂的戰爭中為國家立下功勛,故而在當時被稱為‘涼州三明’。
“此三人都是一代名將,然而時不利兮,對陣羌亂,未竟全功,不禁令人扼腕。”皇帝將手收回寬袖中,復又躺回先前愜意的姿勢,皇帝面南而坐,南邊正對著浩瀚的滄池,波瀾萬千,在夕陽的映照下金光粼粼。前殿在龍首山上,皇帝居高臨下,還未體會這座古都的繁華,便先感受到長安的壯麗。
皇帝沉浸在滄池熔金般的美景里,出神的說道:“皇甫嵩是皇甫規的侄子,張昶、張猛是張奐的后人,他們迫于時勢,不敢相投。我本欲從三明后人中擇選良將為我所用,如今看來,卻只有段颎其族未有動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