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吶喊聲中,漢軍反擊匈奴的第一槍正式打響,六千漢軍騎兵只留下了一千人保護水車糧車,余下五千騎兵全部高舉著馬刀沖鋒而上,義無返顧的殺向敵人的位置所在。
也不愧是天生的強盜惡匪,匈奴人的反應之迅速遠在漢軍將士的想象之上,沖在最前面的項冠才剛看到那個隸屬于匈奴左賢王的游牧部落,那個匈奴部落的青壯男丁就已經全部上馬結隊,早早就拉開了弓弦準備迎接漢軍騎兵的突擊,余下的匈奴老弱婦孺則驅逐牛羊急行,以最快速度撤離戰場,而當漢軍騎兵沖到了近處時,無數支五顏六色的羽箭就立即劈頭蓋臉射來,呼嘯著迎向漢軍騎兵。
讓這些匈奴騎兵意外,他們迅速射出的密集箭雨雖然也射倒射翻了一些漢軍騎兵將士,可是漢軍騎兵的倒地數量卻明顯比他們預料的為少,眾多漢軍騎兵明明身上已經插有箭支,仍然還是吼叫著繼續筆直沖來,不見任何受傷的跡象。許多經驗豐富的匈奴騎兵也頓時為之大驚,忍不住用匈奴語驚恐大叫了起來,“中原人身上穿的是什么盔甲?為什么我們的箭射不穿?”
讓匈奴騎兵驚恐的漢軍盔甲當然是鐵甲,準確來說是鐵片甲,坐鎮北疆的一年多時間里,李左車等漢軍文武組織大量工匠反復試驗,提前發明出了把鐵片嵌入牛皮的新式盔甲,重量既輕,又能有效抵御匈奴騎兵所使用的青銅箭鏃、骨制箭鏃和石制箭鏃,只不過限于工藝成本,只給了漢軍的精銳騎兵裝備,這會全部裝備這種鐵片甲的漢軍騎兵突然大量出現,當然讓匈奴騎兵措手不及,難以置信。
還是那句話,以牛羊奶酪為主食的匈奴騎兵畢竟天生彪悍,即便突然遇到弓箭無法射穿漢軍騎兵盔甲的情況,匈奴騎兵也沒有過于慌亂,仍然還是靠著長年鍛煉出來的弓箭技藝接連放箭,利用距離迅速縮小的機會盡可能壓制漢軍騎兵沖擊,然后還是到了漢軍騎兵沖到了二十步內,匈奴騎兵們才放下弓箭,拿起木柄青銅刀、青銅啄和木柄銅矛等近戰武器,夾馬向漢軍騎兵發起反沖鋒。
在這些匈奴騎兵的記憶中,中原騎兵使用的兵器除了長矛戰戈等刺擊武器之外,近身戰用的清一色都是青銅長劍,交戰時只能刺擊,不能劈砍,通常還只有刺擊到他們身體上沒有盔甲保護的部分才能對他們造成傷害,命中率非常低,而且就算刺中了,也經常會因為戰馬的沖擊力導致長劍直接洞穿身體,很難再拔出來繼續作戰,還十分容易弄傷手腕,并不是很難對付,所以就算是兵力處于下風,這些匈奴騎兵也不害怕和漢軍騎兵打近身戰。
漢軍騎兵統一裝備的鋼鐵馬刀很快就告訴了這些匈奴騎兵什么叫技術代差,兩軍相接間,匈奴騎兵僅僅只是在長矛對刺期間暫時不落下風,可是到了更近距離的肉搏戰時,雪亮的鋼鐵馬刀立即又殺了匈奴騎兵一個措手不及!
人喊馬嘶聲中,漢軍騎兵的馬刀每次劈出,通常都能十分輕松的砍斷匈奴騎兵的手臂手腕,削去他們身上的肌肉耳鼻,割開他們的喉嚨脖頸,乃至直接砍斷匈奴騎兵的長矛木柄或者青銅直刀,然后不管是否命中,漢軍的馬刀也能馬上發起第二次攻擊,帶有弧度的刀鋒速度遠比匈奴的青銅直刀為快,把一個個匈奴騎兵劈砍得是鬼哭狼嚎,慘叫聲此起彼伏,遮天蔽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