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隸保定府高陽縣孫府,孫承宗收拾好今天的講義書本:“好了,今天就講到這里,有什么問題可以問了。”
孫承宗不僅在軍事上很有建樹,他還是一個大儒、詩人、教育家,錢謙益都以尊師相稱,所以進京的游學生員,或者是趕考的舉子,只要覺得自己有點本事的無不前來拜會一下。
時間久了孫承宗干脆開了一個小課堂,偶爾抽空給這些人講點東西。
其中一人站起來鞠躬之后問道:“孫師,近日朝堂爭論安內攘外,學生想聽聽您對這事的看法。”
孫承宗打量了一下大家都是一臉期待的表情,微微一笑:“好,那咱們就聊聊吧,首先你們覺得抵御外敵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那個學生舉手孫承宗示意他說話:“孫師,學生以為,建奴之患在于將領不尊法度,武將畏死,我大明帶甲之士兩百萬,建奴屈屈十萬兵,若是武將不畏死,即使以一換一,建奴也彈指可滅,至于流寇應當撫恤流民,停征遼響,給予百姓休養生息,民心思定,流寇自然就沒有了。”
孫承宗打量了這個學生一眼:“你是浙江舉子吳德秀吧?我讀過你的八股文,花團錦簇,言辭犀利,這次科考必然能金榜題名。”
吳德秀連忙站起:“正是學生,承蒙孫師夸獎,學生慚愧,這幾日聽孫師講課受益良多。”
孫承宗示意他坐下:“首先要更正你們一點,并不是大明所有將領都怕死,第二就是大明士卒并沒有你們想象的那么多。”
孫承宗回憶一下說道:“我督師遼東的時候,很多將領奮勇爭先戰死沙場,大明的軍隊雖然不能說每戰必勝,但只要指揮得當,建奴也不敢輕易突襲我方軍陣,而戰敗的往往是后勤供應不及時,軍隊軍心潰散,記得修筑大凌河的時候……”
孫承宗特意給這些江南士子普及了一下邊軍的戰力,這些人有時候并不是不愿意上進,有時候他們僅僅是因為無知而已,孫承宗覺得自己作為老師自然有義務給他們普及這些常識。
士子們聽到不一樣的邊軍,不一樣的戰場情況,怎么感覺跟江南士林說的一點都不一樣?
孫承宗大概的講了一下當時的戰況:“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大明遼東之困境,建奴之難勝,不在將士不用命,不在前方,而在后方,不在戰場而在廟堂……”
吳德秀起身問道:“孫師,您說大明士卒并沒有百萬,據學生所知大明僅僅衛所兵就有兵員三百萬,實際征募八十萬,又加上募兵,只怕比百萬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