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聽著覺得言之有理,再說強干弱枝此乃國策,既然是如此重要的武器,皇帝直接掌握才能放心不是。
不過孫承宗對于威力更大,更重的戰略炮兵的概念還停留在紅衣大炮之類的上面,但是顯然朱慈烺提出的野戰炮兵肯定不會使用紅衣大炮作機動,那還野戰個啥。
孫承宗看著下邊沖入盾車后邊套上一個什么東西在火銃口上,然后火銃手一個個挑翻草人,不用看清他就知道應該是短槍或者短劍之類的東西,當即眼睛一亮,當年自己為何就沒有想到在火銃頭上裝一個槍頭變成一桿短槍呢!
新式火銃確實有很多改進,而這個刺刀并不是像后世那樣卡在槍口下邊的,而是直接套在槍口上。
因為這樣加工起了更容易,想要生產一個套在火槍下邊的機構,那又要一個熟練的鐵匠吭哧坑次的敲半天,而且因為槍管外徑精度不統一,根本不能流水線話生產,只能一支一支的敲。
朱慈烺記得哪個時期有把刺刀裝在火銃銃管里的記錄,反正近戰之后也不用開槍,他干脆沿用這個設計,現在速度壓倒一切,也沒有那個工業實力,還要啥能收回能彈出的刺刀。
所有的東西都演示一遍,周圍百姓發出山呼海嘯的吶喊聲和鼓掌聲,在大明的百姓質樸的觀念里,大明的新軍越厲害他們的生活就越安全,最好打到建奴老家才好,把那些被抓走的親人在接回來,給那些被殺的親人報仇!
崇禎跟朱慈烺坐回座位,士兵們整隊集結到城門口附近,等待著皇上訓話,孫承宗看完所有的戰法演示:“殿下訓練此軍已經殊為不易,只要在給予其勇氣和毅力,相信將來一定會成為一支強軍。”
可是朱慈烺確總覺得意猶未盡,有什么辦法能讓崇禎對新兵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呢?能展現的才藝都展現了,難道要賣慘?
崇禎也表現的很淡定,準備念出朱慈烺給他寫好的封賞詞,東西都是朱慈烺提供,崇禎只需要發下去做個人情,表達一下陛下對他們的肯定就行了。
封賞主要包括確定他們新軍的名稱,防疫已經結束,以后防疫軍的名字也不再適合外出作戰,打仗出動防疫軍怎么聽著都有一種不太正經的樣子。
還有就是上次朱慈烺跟周遇吉說過的放假,發獎金,今晚加餐這些。
正當崇禎準備說話的時候,朱慈烺喊了一句:“父皇且慢,還有最后一項考驗,兒臣也想知道這些兵到底能不能做到令行禁止。”
崇禎疑惑的看看朱慈烺,朱慈烺朝身邊的桂喜悄聲的吩咐著,桂喜驚訝的看著朱慈烺,一臉不可思議,見朱慈烺一副肯定的樣子,只好給皇上和太子行了個禮,飛快的跑下去。
朱慈烺快步跑到城墻垛口往下看一副期待的表情,崇禎也來了興趣。
只見桂喜下去之后找到周遇吉,在他耳邊輕聲說了一遍,周遇吉驚訝的望向城上,朱慈烺朝他揮揮手,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
周遇吉心情也很忐忑,雖然這些士兵訓練了這么久,但是他也不能確定這些人能不能達到太子想要的效果。
不過既然太子想看,成不成也要硬著頭皮試試!
周遇吉正對著士卒:“所有人下槍余地!”
士卒聞言立刻彎腰把槍放置在地上,接著按照周遇吉的指令向左向右散開,成一字型站在護城河三十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