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并不貪財,只靠工資過日子,他的生活應該也不會很艱難。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
李東陽完全沒有積蓄,要想過日子,還得通過變賣自己的書畫。等到他過世的時候,完全沒錢去支撐葬禮的花銷,只能通過自己的老同事和門生湊錢來解決。
而這,就是朝廷的一品大員,全靠自己的死工資過生活的結果。
海瑞更不用說了,又是沒錢買肉啦,只有過年才舍得給母親賣肉,母親生日僅僅是買兩斤豬肉慶賀之類的說法一直都有。
還有在縣衙后院養雞種菜自耕自食等等,到死的時候也是朋友湊錢安葬的。
當然也有好事者說海瑞窮到這個地步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娶妻納妾太多,海瑞一生娶妻三個以上,納妾也三個以上,還有人數到海瑞死的時候還有“瑞已耄,而妻方艾”的說法。
窮就窮了,還娶妻納妾那么多次,結婚不用花錢么?家里人口增加不要吃飯么。
所以大明官員變著法的摟錢,即使有個別清官想要堅守本心,但是可能這樣的官員都會被餓死!
朱慈烺當然不想大幅度提高官員俸祿,高薪養廉聽著很美好,但是朱慈烺并沒有那么多錢,那還養個屁!
大明官員文官三萬多人,武官八九萬,不說多每人發銀子十兩那就是一百萬一個月,你還想咋高薪!
現在一個新軍的軍餉每月都要二兩多了,朱慈烺可是管著十多萬人的響應,加上正在配置武器,訓練等等,開銷才接近一百萬兩。
就在已經挖盡潛能才湊夠開銷,再來一百萬,那朱慈烺干脆組織新軍不停的殺貪官給大家發餉算了。
所以這個福利的最高點就是對餉銀進行實發,那些原本的折銀折鈔統統都改成發糧票!
讓本該給他們的薪俸如數發給他們。糧食也就是朱慈烺現在最大的底牌了!
也就是說,所謂的福利就是把本該給他們的東西給他們,就能作為好處了,還能讓對方感恩戴德。
朱慈烺按照大明京城最近的物價和平均物價水平,在結合官員的開銷情況,做了一個表格,安排手下的小太監發往統計司。
朱慈烺凡是上書,必言之有物,而言之有物的基礎就是有數據支持,比起一開始安排一兩個錦衣衛去調查數據,現在有了專門的機構收集數據,那輕松了很多。
以改革餉銀發放的名義拿下戶部庫和京城所有部門庫房的管理權,打著為官員謀福利的理由來掠奪權力,相信這一招能忽悠住大部分官員。
不過還是有一部分,他們不靠薪俸過日子的,灰色收入大大超過正常薪俸的,甚至有的人直接從這這些庫房牟利的,朱慈烺這一插手說的再好聽,他們也不會滿意的!
喜歡統計大明請大家收藏:統計大明筆下文學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