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張家的家產越滾越大,光土地就有20多萬畝。最主要是張家控制著徐州眾多的礦山,家中通過冶鐵賺的盆滿缽滿。尤其是最近半年向東臺輸送煤炭,更讓其大賺特賺。
可是最近聽說淮海軍要來接管徐州,這淮海軍跟那個買煤的淮海集團本來就是一家的。因此張家立馬就認準了,這是淮海集團不愿意再花錢買煤,人家有軍隊,直接搶不就好了嘛。
不能怪張家這么想,實在是這個時代,這種事情再普遍不過了。尤其是現在外面兵荒馬亂,長毛都已經打過黃河了,清廷現在對地方上的管控力非常弱,地方大族成了地方上的實際管理者。他們之間的火拼械斗時有發生,根本不會有人來管。
張家當然不會束手待斃,不管誰任職徐州都必須給張家面子。徐州城的巡防營一直都是張家的子侄在管。這一任的巡防營統領叫張勐,是張家家主張玉林的侄子。
“勐子,要是讓你們巡防營去干掉這來犯的淮海軍,你們辦得到嗎?”張玉林對他的侄子問道,今天是一個家族會議,張家的主要話事人都在。
“大伯,聽說這個淮海軍在南邊一下子滅了五千的長毛。而且他們全部配備火槍,我們巡防營只有千把號人,根本就不夠。”
“這樣我們再聯系其他幾個家族,組織5千團練,這樣我們這邊是對方人數的六倍,就是堆也能堆死他們。”
張勐畢竟是正兒八經帶兵的,他清楚打仗不能光看人多,還要看訓練、裝備、士氣等很多因素。但是他不敢掃大伯的興,這個大伯一向喜歡獨斷乾坤,最是霸道,他只是張家的一個旁系子弟而已,要不是巡防營是個苦差事,加上自己有些帶兵的能耐,要不這個位置恐怕也輪不到自己。
張家這邊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一點也不避諱。消息傳的滿徐州都是。
徐州城外的一家馬店,住著十幾個人,這些人自稱是南邊一個鏢局的人,在這里等一批鏢。看著一個個都是十分兇悍,店主不疑有他。
今天一個,游商打扮的人,找到了這群人。
“幾位爺,要買鹽嗎?”那人問道。
“要不咸的的鹽。”
這群大漢中一個領頭的說道:“給我2斤3兩6錢加碘鹽。”
說著那游商打扮的人拿出一張紙,遞給壯漢說道:“這是這次參加張家行動的家族名單,團練人數,還有他們的伏擊計劃。”
兩匹快馬離開馬店,向南絕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