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董書恒就接到了消息,現在他反而安心了不少。他把密件遞給旁邊的劉青南:“南哥,你怎么看?”
“哼,一幫土雞瓦狗而已,我覺得不需要調野戰部隊過去,一個守備團足夠吃掉他們。”劉青南不屑地說道。
“這樣吧,穩妥起見,讓去海州的202團先不要繼續前進,趕到徐州東邊的固臺集,在運河東面隱蔽待命,201團乘水師戰船沿運河前進,大張旗鼓地走,不然我擔心這幫土老帽找不到我們,哈哈哈。”這次董書恒準備親自走一趟,徐州在他的計劃中比較重要,這里是江北地區的門戶。還是未來的重工業基地,他想親自去看看。
而且,現在揚州之戰還在準備當中,各種物資需要時間儲備,反正他跟琦善約定的時間還有半個多月。
華爾與其他教官已經開始培訓講武堂第二期的軍官,這些軍官大部分是從全軍選出,少部分是各大家族推薦的優秀青年。董書恒通過華爾又聘請了一些在上海討生活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洋人。而且通過第一期的實踐,軍官的培訓教材也基本定下來。因此,現在軍校也不需要董書恒自己天天盯著。
公司也基本上走上正軌。現在整個淮海集團,最空閑的反而要屬董書恒了。他估算著這次去徐州有個一個星期左右就能回來,不會影響到揚州這邊的進展。
去徐州的201團已經在路上,水師派了淮安號帶著5艘老式戰船,負責運輸201團。淮安號上,201團團長蔡樹森站在船頭,意氣風發,運河兩岸的風景盡收眼底。有人說他是總統近臣,加上救過總統,才混上了一個團長,這讓他很不服氣。雖然從連長一下子成了團長,但是他覺得自己有能力帶好這個團。
他跟士兵們同吃同睡,才幾天時間就能叫出大部分士兵的名字。他經常找士兵們聊天,了解士兵的思想動態。有些士兵沒出過遠門,對去徐州感到一片迷茫。他就跟士兵們講徐州的歷史,大家知道原來徐州是古代的天下九州之一,對于能夠去徐州駐守都倍感自豪。
蔡樹森之所以能跟士兵們講這么多,不是他多有學問,而是他在出發之前托人找了很多徐州的資料。他記得總統說過,不要做沒準備的事兒,不要打沒準備的仗。打仗不是拼運氣,而是拼準備。
正在這個時候,水師的副司令,淮安號的艦長張強走了過來。
“蔡團長,總統讓人帶來消息,徐州的士紳組織了五千民團還有一千巡防營,準備在運河伏擊我們。總統讓我們在駱馬湖稍作修整,等總統到來再一起出發。”
“一群地主民團而已,正好能讓弟兄們練練手,總統親自出馬也算是看得起他們。”蔡樹森說道。他這么說,顯然忘記了他們兩個月前也只是地方團練。
第二天的中午,董書恒追上了201團,他帶著警衛連,都是騎兵,速度要比坐船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