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奇怪的是在這片灘涂之間,竟然有一段地方適合建設港口,這就是后世的大豐港,據說這個港口的水道是由一股長年存在的洋流沖出來的,只有本地的漁民才知道這條水道的存在,外來的船只靠近岸邊很容易就陷到淤泥里擱淺。董書恒在這里建設一個港口起名叫鹽城港,這個港口基本上就是臺北的工業區自己使用。進口的鋼材、礦石、機器大多是到這個港口在通過小船轉運過來。
要是有外敵攻打這個港口,沒有內部的人引航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沒有靠近港口就全軍覆滅。
因此,董書恒將工廠區建在這里對防守非常有利。只要守住幾個重要的水道還有路口就萬事無憂了。
李存訓上前給哨兵們出示了證件,哨兵們立刻激動地向董書恒敬禮放行。
又向前騎馬前行了幾公里,一共穿過了三道關卡。終于看到了一道高聳的圍墻,圍墻的上方還有馬道,每隔一段距離還有一個棱形的炮樓,能看到炮洞伸出的黑黝黝的炮口。
董書恒知道這是兵工廠自產的75毫米后膛炮,雖然趕不上克虜伯的水平,但是董書恒抄襲了克虜伯的灌鋼工藝,讓兵工廠的工匠用到了火炮制造中,終于制造出了實用的后膛炮。
因為哨兵提前報告,所以現在兵工廠的一眾主要領導都到門口等候。
“參見總統,歡迎總統考察兵工廠。”
“大家辛苦了,不必如此。我今天就是看看新裝備。大家各忙各的去吧。”
說著就在廠長耿嘉的引導下進入了兵工廠。耿嘉是大匠師王沖千老先生的大弟子。以前在火器局做主簿,雖然是讀書人出身,但是卻偏愛兵器制造,明清以來的兵器制造書籍基本上都被他研究透了。后來又從上海購得一些西方的兵器書籍雜志,自行研究。
董書恒的兵工廠缺乏專業的人才,成立書院前夕,王老先生就把這個大弟子,介紹給了董書恒。后來耿嘉到了兵工廠看到了這么多專業的設備,就賴著不走了。
整個兵工廠占地面積有十幾個足球場那么大,分為大大小小十幾個車間,后面還有一片武器試驗廠還沒算進去。
通過接連不斷地砸錢進去,這個兵工廠單論硬件設備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董書恒直接來到了試槍場,他首先要參觀的是新定型的53式步槍。這個就是咱們中國一直用到朝鮮戰場的漢陽造了,它是一款經典的栓動步槍。
約翰·拉德福德以及幾個技術人員正在實驗場等待著董書恒的到來,對于這個老板,約翰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對槍械懂得真多,恨的是他懂得太多,以至于讓他們技術人員都感到無法超越的絕望。
約翰現在是兵工廠的首席工程師,簽訂了保密協議后,他已經準備把家人都遷到中國來,加入中國國籍,他的家人在中國將會過上富豪一般的生活,要知道他在美國的時候只是一個貧窮的工匠。
在美國像他這樣的技師實在太多了,而美國并沒有多少的常備步兵,所以兵工廠競爭壓力很大,根本養不了那么多的技師,這次寫信讓自己的家人過來,他甚至喊了自己的幾個朋友一起來中國,他們在美國也過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