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子而已,能對兩軍的交戰起到多少作用?
但是韓遂沒想到的是,馬超這次出山,所表現出的本領,并不比當年的孫策和陶商要小多少。
這年輕娃娃在戰場上表現的神勇無敵,連敗韓遂麾下六員戰將,大有一騎當先無人可敵的大將之氣。
這少年一身錦緞,手中長槍在戰場上近乎無敵,韓遂麾下諸將在他面前,幾無十合之敵。
堪比呂布的武勇。
馬騰軍因為馬超的閃亮登場,屢次戰敗韓遂,但韓遂麾下也都是常年居于邊塞的善戰之軍,馬騰憑士氣占據上風可以,但想要完全擊潰韓遂,卻依舊是不能。
雙方幾番鏖戰,也是損兵折將,士氣大損,雙方的士兵無論是在戰力和戰意上,都跌落了低谷。
但也就是在這種時刻,李傕按照賈詡的謀劃,開始指揮三軍向馬騰和韓遂發動了致命的一擊。
李傕等一眾養精蓄銳,以逸待勞,馬騰和韓遂內訌搏殺,兵馬疲敝,兩相比較,誰勝誰負自然是一目了然。
更兼李傕有賈詡相助,出謀劃策不在話下,自然而然的從馬韓二人手中奪回了長安城。
馬騰和韓遂再次和好,又對李傕進行了反擊,想要重新搶回天子。
怎么長安城經過二人的一次血洗之后,城內的士族百姓對二人極為厭惡,再加上天子亦是頒布詔書,直接敕封李傕為車騎將軍,總督諸軍,討滅殘暴,更是大幅度的提升了長安軍民的報仇士氣。
從打跟了董卓之后,李傕還是第一次這么招人稀罕。
遷延日久,馬韓二人見事不可為,只能是無奈撤兵,暫時放棄進攻長安,將兵馬陳于槐里,卻依舊是虎視長安。
而長安的動亂亦是不停,馬騰和韓遂二人剛走,并州軍在呂布的指揮下,也趕回了長安。
如今董卓三族盡滅,李儒不知所蹤,西涼軍掌握在以李傕和郭汜為首的二人手中,而呂布麾下有并州軍為輔,更兼他有董卓義子的名義,若是繼承董卓的基業,也未嘗不可。
而馬騰和韓遂在實際上,也卻未曾完全撤退,他們將兵馬陳列于涇陽,緊密的注視著長安城的動向,想找機會卷土重來。
而賈詡老狐貍,此刻雖在李傕的陣營中,但心中也在來回的揣摩。
如今關中的形勢越來越混亂,李傕、郭汜、呂布、馬騰、韓遂……多方圍繞著長安進行混戰,這場戰事又該如何結局?
歷史上原先的軌跡,因為董卓乃是王允和呂布合謀當政,且不允西涼舊部歸順,身在西涼軍中的賈詡,為了自己活命,必須要推波助瀾,幫助李傕和郭汜殺死王允,將漢室中興的最后一絲希望扼殺,重新奪權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是現在的情況則完全不同,董卓乃是“自然死亡”的,且沒有后人繼承基業,王允也不在長安,眼下西涼軍依舊在長安城中占據主導。
賈詡現在不似歷史上需要考慮自己的性命了,他需要考慮的,只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這場戰爭……
在不用顧忌自己性命的前提下,賈詡自然就不會對李傕完全忠心。
或許現在,是時候該是為自己選擇一個好的歸宿了。
李傕,在一定意義上并不是賈詡的菜。
賈詡打定主意后,決定乘著混亂時節,進宮去面見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