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遠赴西陲做官,從無到有建設鎮西都護府,勞苦功高,所以曹昂的任期一旦結束,肯定會回到中央出任一個職位,到時候必然成為郭瑾的左膀右臂——因為是娘家人。
而且小的時候,郭瑾和曹昂的關系也不錯,至少比和曹丕還有曹植等人的關系好。
為了讓他回到洛陽之后有一個更好的前程,成為自己的得力幫手,郭瑾也覺得有必要在這個時間段來一場戰爭。
收拾康居國,讓中亞諸國別因為中原帝國換了皇帝就產生什么不該有的想法。
給曹昂積累一些戰爭方面的功勛,方便他回調中央之后出任高位。
郭瑾自己也需要用這場戰爭奠定屬于自己的威望,向世人證明自己不是橡皮圖章。
綜上所述,這場戰爭其實是非打不可的。
懷著這樣的想法,郭瑾找到了郭鵬,向郭鵬提出了這件事情,希望得到郭鵬的指導和認可。
“你覺得這樣可以,那自然可以,只要把后勤準備好,不要因為路途過于遙遠而使得軍隊補給不足就可以,確保軍隊后勤永遠是戰而勝之最重要的方式,這一點,素來是為父克敵制勝的法寶。”
郭鵬笑了笑:“你剛剛登基,的確需要通過一場戰爭來立威,只要你覺得可以,那自然可以,不要猶豫,不要擔心,魏國的軍隊不會辜負你給他們提供的軍糧、軍餉。”
得到了郭鵬的認可,郭瑾心里有底,覺得這場戰爭的確是可以進行下去的了。
于是在興元元年三月中下旬,郭瑾前往參謀臺召開御前軍事會議,召集了參謀臺全部的參謀人員,并且喊上了兵部、衛軍將領等一系列相關人員一起開會。
“開門見山吧,孤素來不喜歡兜圈子,諸君,孤決定對康居國用兵,以懲戒康居國數年前膽敢對天朝上國用兵而不知反省之事。”
郭瑾開門見山,毫不猶豫:“延德九年初,孤奉太上皇之命統兵征伐西域,節節勝利,一舉突破至大宛國,當時,我軍勝券在握,不曾想康居國王不識好歹,居然出兵救援大宛國。
當時,現在的北庭都護府指揮使張飛將軍率領騎兵一萬大破康居軍隊三萬,殲敵兩萬,把康居軍隊徹底打敗,康居王膽寒,閉國境自守,不再進犯,但是一直都沒有遣使告罪。
他們似乎想要把這件事情當做從未發生過,對我軍造成的傷亡也沒有任何補償和解釋,當初我軍剛剛攻克大宛,已經是強弩之末,后勤無力,無法問罪康居,如此一來,竟已過去四年。
四年來,康居沒有任何認罪道歉賠禮的舉措,就當沒有這樣的事情,我國需要時間,需要發展,所以無暇問罪抗拒,但是這不是不問罪康居的理由,但凡敢于對我魏動兵者,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
郭瑾一拍桌案,滿臉怒色:“不叫康居王來洛陽負荊請罪,孤愧為魏國皇帝!諸君,你們以為呢?”
群臣諸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露喜色。
只要有戰爭,就有他們的功勛,就有軍隊的賞賜,大家都有好處。
魏軍作戰節節勝利,不曾失敗,大家只是感慨戰爭太少,敵人太弱,沒有足夠的功勛可以領。
自延德十年大叛亂之后,魏帝國已經有數年沒有發動大規模戰爭,以至于軍隊改制都已經完成了。
當初的將近六十萬常備軍經過不斷地精中選精,現在只有三十萬絕對精銳的常備軍和按照人口戶數計算的非常備軍。
這個軍制已經按照新的規定運行數年,已經運行的比較成熟,現在正是需要一場戰爭來驗證新的軍制能否適應國家需要的時候。
現在難得有了戰爭,他們又怎么會阻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