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都來不及!
一群人立刻表示陛下圣明,這個時候正是需要一場戰爭來證明就算老皇帝退位,新皇帝也能帶領魏國繼續強大的時候。
所以發動一場戰爭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否則難保西域貴霜國安息國不起一些奇怪的心思。
郭瑾需要戰爭顯示自己的實力和威嚴,對康居國的戰爭就是最好的機會。
于是上下一致,發動戰爭的條件已經完全達成,大家都非常支持這場戰爭的發動。
接下來就是戰爭的各種細節了。
比如誰當主帥,誰管后勤,調動哪里的軍隊負責進攻等等。
鎮西都護府只有一萬常備軍隊,兵役制度下的流動戍邊軍隊有兩萬人。
對付康居國這個上規模的擁有一些仆從國的國家,一萬精銳和兩萬新兵顯然是不夠用的,起碼也要三萬人才能顯示出魏帝國的怒火和發動戰爭的能力。
打仗也不能把西域軍隊全部調派出去打,所以這場戰爭理論上光靠鎮西都護府的三萬軍隊是不夠用的。
按照就近調兵減少損耗的原則,郭瑾決定從北庭都護府和安南都護府各抽調五千常備精銳前往鎮西都護府參戰,湊兩萬精銳出來。
接著就要從中央調兵了。
雖然距離遠,但是郭瑾決定從中央調兵,調動精銳的中央衛軍前往西域參戰,以此彰顯皇帝的意志。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幫他鎮場子。
郭瑾決定抽調兩萬中央軍的精銳騎兵趕赴西域。
并且決定讓夏侯尚、夏侯衡和曹泰三人進入其中,成為參戰軍官去積累經驗建功立業。
又考慮到這場戰爭的意義,就把在禁軍里任職的曹真和關平也扔到了中央軍里一起出擊。
如此一來,就有四萬常備軍的精銳可以出擊作戰,基本上能讓康居國舉國上下大驚失色瑟瑟發抖了。
軍隊籌備的差不多了,郭瑾就下令中央騎兵快速出發,爭取早日趕赴西域參戰。
然后就是主帥的人選。
鎮西都護府指揮使曹休是一個優秀的人選,也曾擔任過西域都護,建功立業,對西域的情況非常熟悉,也很有武略,唯一的問題就是資歷太淺,年齡不大。
本次戰爭,郭瑾決定讓之前參加過西域戰爭的老將關羽和張飛一并參戰,增加軍隊的威懾力和成功率,那么曹休的資歷就不夠看了。
這可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