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康居國來說,魏軍,魏國,那就是強大的代表。
當初能消滅掉大宛國,打敗他們三萬軍隊,現在只會比當初更強,更難對付,而康居自己顯然是沒有變強的,這一點,他們自己心里有數。
魏軍既然來了,就絕對不可能饒過他們,雙方的矛盾根本不可能解決掉。
不過康居新王雖然一樣很恐慌,但是他畢竟也是拿刀混飯吃的滾刀肉,當初奪取王位也是靠著軍隊和武力,一路殺過來,王位上全是鮮血。
所以害怕歸害怕,行動還是要有,不能坐以待斃。
于是他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向貴霜國和安息國求援,就算求不來援助,至少也要安息國和貴霜國的聲援,或者向魏軍提出抗議,威脅他們回去。
有沒有聲援,代表著有沒有可能意義上的援軍,就算援軍不來,也能在實際意義上給魏軍一些心理壓力,讓魏軍始終保持警惕,不能全力以赴。
第二,把被殺死的康居舊王的尸骨交給魏軍,把他還沒有死絕的后人也交給魏軍,讓魏軍主帥殺了他泄憤,再求他退兵。
反正魏軍的理由是前代王對他們的冒犯,而不是現任王對他們的冒犯,他們希望魏軍可以認清楚前代王統治下的康居國和現任王統治下的康居國之間的區別。
第三,整兵備戰,下達全國動員命令,號召康居的五個小王也各自帶著兵馬前來勤王。
大家把拳頭捏緊,勁往一處使,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被逼無奈也要亮劍作戰,這是萬般無奈之下,大家最后的生機,絕對不能等閑視之。
就算打不過,就算國力遠遠不如,但是魏軍的后勤補給yi'ding'ye'f一定也非常艱難,咱們勁往一處使,一定可以爭取到一定的生機。
他為了生存也是拼了。
但是很快他就意識到情況遠比他想象的最糟糕的局面還要糟糕。
貴霜國和安息國的反應非常冷淡,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什么正面反應。
他們只是不斷說著他們自己也有困難,支援是不可能的。
聲援什么的倒是可以,口頭加個油——康居國要努力哦,要努力打敗魏軍哦。
但是寫信給魏軍主帥什么的就算了。
咱們怕落人口實。
這要是讓魏軍主帥誤解成咱們會支援你們和魏軍打仗可怎么辦?
等你們跪了,魏軍掉過頭來收拾我們可怎么辦?
算了算了。
這兩個中亞強國就這樣對康居國的求援不理不睬。
安息國和貴霜國也有自己的難處。
咱們都自身難保了,還救你?
這讓康居王感到非常的絕望。
然后,魏軍那邊的反應也不怎么正面。
舊王被殺、新王登位這不是新聞,曹昂早就知道了,也早就告訴了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