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舊王沒有告罪,新王也沒有告罪。
你說你有罪,但是你為什么早不說,四年時間給你告罪你不告罪,現在你要告罪?
晚了!
一具尸骨和七八個倒霉蛋鬼知道真假。
趙云很生氣,把舊王挫骨揚灰,把那七八個倒霉蛋殺了,腦袋送了回去。
他告訴康居王,立刻停止抵抗、解除武裝,自縛雙手出城投降,這才是可以活命的正確姿勢。
除此之外,魏軍不接受任何投降條件!
想讓我們退軍?
那么大批量的軍費支出你來負擔啊?
那么多錢你給啊?
但是滾刀肉根本就不相信什么承諾,他們根本不認為魏國會放過他們,他們只覺得魏國會竭盡全力的收拾他們,消滅他們。
當然這也是真相就是了。
所以無可奈何之下,新王下達了戰斗到底的命令,決定和魏人兵戎相見。
他們覺得魏人遠離本土作戰,一定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他們堅持抗擊,且戰且退,不斷拉長魏人的作戰戰線,就一定可以獲取最終的勝利,把魏人趕回去。
這是他們唯一的勝機了。
只要能把魏人趕回去,證明他們自己,他們就真的安全了,安息國和貴霜國一定會群起而攻,把魏國伸進中亞地區的觸角砍斷。
反正本來這里就沒有魏國說話的地方,這里本來就是他們的后花園。
魏國人橫插一腳進來,影響到了他們的利益,現在他們只是懾于魏國人強橫的武力不敢與之對抗,萬一魏國人強悍的外表被戳破了,一切就都不好說了。
所以只要能打一場勝仗就可以,只要獲勝一次,向所有人證明魏人并非強悍到無法對抗,他們就有最終獲勝的機會。
一場大戰眼看著就要開始了。
康居新王集合了自己所能集合的全部力量,決定進行一場英勇的抵抗,但是這場英勇的抵抗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悲傷的結局。
興元元年五月底,張飛的先鋒在康居國勢力范圍內第一次遭遇了一支一千多人的康居騎兵。
一看人少好欺負,張飛立刻就招呼著魏軍騎兵一擁而上,把康居騎兵包圍,以少勝多吃掉了他們。
初戰得勝,張飛判斷出了康居國的軍隊力量并沒有因為數年前的大敗而有什么實質性的改變,他們還是原來的那支軍隊。
騎兵裝備沒有任何改善,軍隊素質沒有任何提高,一切都和當年一模一樣。
這真的是想要和我們打仗的樣子嗎?
有了這樣的判斷之后,張飛信心大增,率軍一路深入。
之后,他在康居城邦附墨城周邊的平地上遭遇了康居五小王之一的軍隊,人數約在六千左右,他們在這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野外搏殺。
魏軍人數少,本來按照趙云的吩咐,張飛應該后退,遠離戰場會合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