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現在司馬懿是不是后悔離開中央了。
他懷疑司馬懿就是腦袋一熱,就跟著諸葛亮一起走了,并沒有思考未來是否還能回到中央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就十分重要,關乎到他的仕途。
他們這一批人離開中央,除非是真的有很大的政治抱負,否則還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當初沒有離開中央的徐庶在經歷了上黨太守的一任任期之后,因為精明強干,很快就被調回了中央,現在正在擔任兵部車馬司郎中的職位。
這個職位負責直接和太仆鮮于銀對接,負責協助管理馬政,對接馬匹在社會上的用途,職責重大。
司馬懿和諸葛亮雖然都是兩千石高官,但是實際權力還真沒有徐庶那么大。
徐庶在這個位置上可以管理天下所有在籍官馬,任何與馬有關的事情他都能插手,而帝國的運轉顯然離不開馬。
魏帝國是騎在馬背上的國家,所以徐庶也是典型的位卑權重。
無論什么機構要用馬,他都能做出決定,給予什么樣的馬,給予多少馬,還有監管馬匹的生存環境等等。
各個部門都在求馬用,那么誰先用誰后用,那也是徐庶可以去決斷的。
郭鵬不知道司馬懿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是不是很羨慕,是不是很后悔自己當初的舉動。
但是諸葛亮一定不會后悔,這一點郭鵬是可以確定的。
通過這些年的觀察和了解,郭鵬基本上摸清楚了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區別。
司馬懿有政治家的才能,本可以更上一層樓,可他的心中卻充滿了政客式的投機心理。
這種心理限制了他本來可以達到的高度,限制了他進一步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而只是停留在一個陰謀家政客的層次。
他的格局和胸懷不夠。
諸葛亮不同,他有政治家的才能,也有政治家的心態與胸懷。
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并且為了這個目標堅定的前進,沒有任何迷茫。
他不僅可以成為政治家,還擁有成為一個主政者的能力,并且能夠很好的克制自己的私欲。
這就很難了。
克制私欲,全心為了公務而活,這樣的人絕對不是沒有,但是一定少之又少。
這樣的人的存在本身就像是太陽一樣,走到哪里發光發熱到哪里,真的想不讓他發光發熱都很困難。
懷著如此的設想,郭鵬離開了雍州。
郭鵬沒有來過涼州,涼州全境是曹仁打下來并且坐鎮的。
那個時間段,郭鵬需要從一線統帥的身份上退下來,退居二線了,所以涼州戰爭郭鵬沒有參與過,他的主要精力都在國家建設上。
當然,涼州能建設到如今這個地步,郭鵬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當初董卓禍亂關中,涼州也沒好到什么地方去,董卓小錢肆虐關中,涼州的經濟也遭到牽連,幾乎崩潰,涼州在那段時間真的有人相食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