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管卡相對平靜、有序,所有人安靜的排隊,不爭不搶,不推不攘——主要是有武裝盯著。
當時國家財政艱難,郭鵬沒有多余的預算給稅務司建立武裝,只能讓地方武裝協助,鬧出幾次地方武裝參與的稅收貪腐事件。
現在郭瑾手上有錢了,可以把地方武裝力量排擠出稅務系統,建立一個單獨屬于稅務系統的武裝。
現在還是地方武裝協助稅吏收稅,將來,就是精心訓練的強悍武裝稅卒待在這里,手持鋼刀、勁弩問這些商戶收過路費了。
每過一段路,就會有一個小關卡設在前方,差不多是半天遇到一個,頻率還可以。
遇到的稅吏們也還算是盡職盡責,至少收稅都是非常積極主動的,看到過往客商來了就是兩眼放光。
根據郭鵬的了解,稅務司關于稅吏們的收入還是有一些福利規定的,比如按照人頭算福利。
每多收一隊來往客商的過路費,進行詳細的記錄,等事后月結的時候,稅吏就能從中得到一定的收益。
收的越多越仔細越積極,那么稅吏本身的收入也就越高。
這種激勵性質的政策在郭鵬看來還是有一定正面意義的,至少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而且呢,這收費關卡數量多,費用相對比較低,這就相當程度上遏制了來往商隊對稅吏行賄的動力。
那么多稅吏,那么低的過路費,你還行賄,賄賂一個,后面十個等著你,你是不是要一個一個的賄賂過去?
這樣一來,行賄的動力也就沒有了,大家老老實實的交過路費,稅吏老老實實的收過路費。
這筆錢積少成多,每年看似天文數字的養路費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積攢出來了,基本上不需要額外動用國庫。
要是需要了,那肯定會引起皇帝的警覺——是什么地方出問題了,是有貪污**,還是什么軍事行動導致稅收減少了。
至少在眼下,魏帝國穩定的內部政治、軍事環境和大大改善的交通環境使得商業發展的非常快速。
西邊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東南海域的海上絲綢之路齊頭并進,使得兩條黃金路線上的商旅隊伍絡繹不絕,不斷地有商隊踏上征程,也不斷的有商隊滿載而歸。
往日荒涼、少見人煙多見亂戰的涼州已經完全恢復了和平與秩序。
要是讓一個二十年前的老涼州人看到現在的涼州,他肯定不相信這是涼州,肯定要說有人騙他。
郭鵬的旅途中,不是每個地方每個官員都會去見,而是會選擇性的挑選一些官員來見。
比如張掖郡太守馬波,他是第一屆科舉考試舉士出身,馬氏是出身兗州的小士人家族,沒什么名望,混的也差,比起當初的郭家好不到哪里去。
郭鵬見了他,詢問他的政績、作風,然后還與他談論這些年涼州發生的變化。
根據他的描述,河西四郡乃至于整個涼州走向商業為主農業為輔的發展道路主要是延德六年以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