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想要推行政策革新的人,要么本人就是皇帝,要么就要是個有足夠權力的權臣,并且本身無懈可擊。
當政策運行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必然也出現了很多依靠政策活下去的【漕工】,他們是改革的天然敵人。
就算是皇帝,觸碰了他們的利益,也是要頭疼的。
因為只要是人,只要愿意舍掉性命,就有造反和掀桌子的權利。
除了開國皇帝戎馬一生手握強權不懼任何挑戰,其他皇帝都要掂量掂量自己手上的權力到底夠不夠用,不夠用的話,就很難說結果。
而如果是權臣,那就更加困難,除了要得到皇帝的信任之外,還要面對利益集團的無限火力打擊和無窮無盡的構陷、詆毀。
說你貪污,說你**,說你草菅人命,說你無法無天,說你好色,說你貪酒,說你性取向有問題,說你跟家里親戚有不正當關系等等。
就算死了也不放過你,反正人活一張嘴,你死了他們都能構陷你大半夜的揭棺而起與人通奸,完事了再回去躺好當場去世,反正不就是一張嘴嗎?
所以自身不夠堅挺,不夠干凈,不夠利落,那就千萬別想著推動改革。
哪怕只是微小的改革,也是要和【漕工】們激情對線中門對狙的。
漕工數量越多,改革難度就越大,失敗幾率就越高,當漕工的數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是改革能解決掉的了。
要革命。
毛玠雖然沒有主觀上的改革意識,他所做的只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但是在客觀上,他引領了魏帝國第一次的革新行動。
既除了傳統的農業經濟之外,在農業經濟之上發展一定的商品經濟,給農業欠發達地區注入經濟活力,在一定意義上給商業發展松綁。
這是一種因地制宜發展模式的原始狀態。
所以說,毛玠挑戰的還不是什么一般意義上的利益集團,他挑戰的是一種僵化的思維。
一種把重農抑商貫徹到了極致的,極端鄙視商業甚至發展到不允許任何新事物出現的守舊思維。
這股守舊力量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層面,也體現在政治和文化層面,不僅存在于現實,也存在與人心,比起利益集團更加難對付。
所以毛玠如果自身不夠干凈,分分鐘就會被扳倒,被批臭,被殺雞儆猴,狠狠地告誡后來者——別想著創新。
毛玠只有自身足夠干凈,才能抗住守舊派的第一輪攻勢,否則連第一輪都扛不過去。
聽懂了郭鵬的意思,馬波表示受教了。
“所以,毛使君安然無恙的度過危局,繼續堅持新政,要求各郡縣照做,其后,財政部尚書王粲上表,他說涼州新政頗有遠見,若是能嘗試一下,說不定有意外收獲。
這個消息傳到涼州,各地長官才松了口氣,覺得這樣做不會被攻訐,這件事情才真的推行下去,除了敦煌郡和武威郡之外,其余各郡也開始執行毛使君的計劃。
之后,就是現在了,各郡都確立了商業為主農業為輔的政策,在城中廣設酒肆、旅店,在城外農莊大量訂購農貨,提供給往來客商,以此增加收入,這些年來,的確收效頗豐。”
郭鵬哈哈一笑。
“孤知道啊,所以才讓王粲上表,讓王粲出面支持,沒有朝廷中人的點頭許可和支持,涼州那些頭頭腦腦是不敢真的去做的。
這件事情牽扯太大了,毛玠一個人根本扛不住,出了問題以后要是被追究清算,所有人都要倒霉,他們舍不得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