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前,他們已經提前完成了朝廷布置的任務,做好了應對沖擊的準備。
該說不說,要不是朝廷提前通知他們做好準備,要是現在才開始做準備,北庭都護府和安南都護府的情況要比現在糟糕得多。
盡管做了準備,可還是有諸多店鋪經營不下去而倒閉。
可想而知,要是沒有之前的準備,現在倒閉的店鋪要多得多得多。
諸葛亮那邊是郭鵬抵達的之后告訴他的,諸葛亮自己也預料到了些許的情況。
司馬懿也一樣聰明,從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了危機即將到來,之后又得到了朝廷的警告,便著手準備限制商業。
兩人的手段并不一樣。
發展商業很困難,要從頭開始,帶上軌道了就輕松一些,限制商業也是同樣的,下令各地駁回開店申請,還要關掉部分店鋪,這執行下去也是困難重重。
和山北道的北庭都護府比起來,山南道的綠洲數量多一些,但是也更為破碎,發展農業的難度更大,更需要依靠商業發展經濟。
加上司馬懿的緊迫感和焦慮感,他發展起來比諸葛亮還要努力,還要激進。
當初司馬懿得知諸葛亮那邊的賦稅收入比他高,他更是決定采用了諸葛亮的發展模式,也大力發展服務型城市,吸引更多的商隊走山南道而不是山北道。
他焦急的追趕著諸葛亮的步伐,生怕自己被他甩下太遠。
結果危機來臨之前,他面臨的局勢比諸葛亮面臨的局勢要更加險峻。
駁回申請倒不難,直接不批復,就能堵住那些人。
他們不管怎么鬧,沒有官府的允許也是不能辦設商鋪的,貸款也沒有辦下去,沒有利益關系,最多是紅眼睛紅一會兒,就好了。
但是要把那些已經被允許辦設的商鋪關閉掉,那還真不容易。
尤其是那些剛剛申請成功,拿到貸款還投入自己的存款,把店鋪開辦起來準備營業或者剛剛營業的那些小型商鋪,你現在說他不符合標準,要關閉,那簡直就是在要他們的命。
剛剛把店鋪開了,該投入的都投入了,還沒賺錢呢,你說不給開了?
你這不是在草菅人命嗎?
一家兩家,這些人勢力微小,尚且不敢和官府對著干,現在數量一多,幾十家小商戶一起被威脅了,那還得了?
你說關就關?
有你這樣做的嗎?
不關!就是不關!
這幫人也是倔脾氣上來,人數一多就不懼官府,相關官員被派去執行任務的時候,對方叫來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鄰居什么的幾十上百號人堵在那兒堵著,愣是沒讓那些官員和吏員前進一步。
好說歹說沒用,文的眼看是行不通了,各地官員頭大如斗,不知道該怎么辦,紛紛把消息匯報給了司馬懿。
司馬懿也是頭大如斗。
他很清楚這件事情的緊迫性,要是現在不關,現在不能及時止損,等到時候資金消耗光了再倒閉,那就是一大筆財政黑洞了。
這些辦設小商鋪的人大部分都是借了貸款的,貸款賠光了,財政部也要找他司馬懿的麻煩。
你司馬懿沒有遵照中央的指令關閉商鋪造成財政部的損失,這部分損失你不負責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