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執政者不拋頭露面不讓民眾了解、知道,民眾就天然的畏懼執政者,那么當執政者下令,民眾摸不清執政者的底線,自然不敢不遵循。
事情就辦成了。
而且這也可以相當程度上遏制低級官吏摸清楚他的喜好,從而對癥下藥向他行賄。
司馬懿為官清廉,不受賄,不請托,除了辦公務不和官員們接觸,也沒什么朋友,身邊辦事吏員都不知道他的喜好,偶爾有人向他身邊人打聽他的喜好,身邊人也是一頭霧水。
司馬懿憑借這樣的方式駕馭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諸葛亮不同,諸葛亮非常樂于拋頭露面,非常喜歡直接和平民百姓接觸、聊天,談天說地,天南地北無所不聊。
平民百姓有問題向他提問,只要他知道,他會親自回答,耐心幫他們解釋,幫助他們理解,比如法律條文的問題。
諸葛亮還會便衣到處走訪,在下轄八個縣中到處走來走去,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出現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交談。
并且他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本身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
他常常來了興致就焚香彈琴,悠揚的琴聲傳遍整個都護府,每個聽到諸葛亮琴聲的人不管多忙,都會暫時停下腳步,享受一段美妙的音樂。
又或者自己寫文章寄給好朋友,再讓好朋友寫文章寄過來,隔著大山大河互相鑒賞,這邊做著官,也不忘記自己文學上的愛好。
又或者用自己豐厚的俸祿買些羊肉豬肉馬肉,出城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和夫人一起就地燒烤,舒舒服服的吃頓肉。
他處理政務的速度很快,所以就算興趣廣泛也不耽誤他日常工作,雖然回不去洛陽和家鄉,但是法定休沐日他絕對不會傻傻的待在官署里加班熬夜九九六。
年歲漸長之后,他逐漸學會了享受生活,而不是單純的加班加班再加班。
他覺得雖然職責重大工作辛苦,但只要稍微掌握一些工作技能,也沒有必要一天到晚都伏案工作不是?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諸葛亮真的聰明,是個處理政務方面的天才,無論多么復雜的文件他總是能很快找到關鍵點并且給予批示。
所以問題總是很快解決。
于是乎,諸葛亮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沐春風。
不管是什么人,諸葛亮都會笑臉相迎,什么時候見到他,也不會感覺他有什么緊迫感。
只要在他身邊工作,不管什么人,就很難焦慮的起來。
靠著這樣的工作作風和態度,加上出色的政績,北庭都護府上下對諸葛亮那是心服口服,就算財政部和刑部的地方分部首腦官員也和諸葛亮的關系處的不錯,對他多有贊揚。
雖然不知道這里頭是否有他的兄長在中央做官的原因,亦或是他的兄長和吏部尚書張昭關系匪淺。
但是官員們樂于和諸葛亮來往是不爭的事實。
他們常在私下里談論,就算拋開諸葛亮身上的政治屬性,單純的從一個友人的角度評價諸葛亮,那也是一等一的。
【與孔明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北庭都護府財政部分部郎中、與諸葛亮年歲相仿的錢益是如此評價諸葛亮的。
他的這部分評價也得到了周圍大小官員的一致贊同。
所以整個北庭都護府上下對諸葛亮的能力和人品都相當信任。
而這種信任是諸葛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高水準表現積攢而來的。
平時或許還看不出來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可是一旦發生大事,立刻就會體現出極其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