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西北危局,棗祗心痛不已,無法忍耐,向郭瑾連上三道措辭極為嚴厲的表奏表示自己對西北商業的堅決反對。
【西北從商日久,民間多奸詐狡猾之輩,風氣敗壞,人人皆以錢貨多為榮,以錢貨少為恥,以經商成功為榮,以辛勤耕種為恥,不事生產,懶惰貪淫,偷稅漏稅,罪大惡極!
臣以為,西北頑疾已成,非重藥猛藥不可治!臣請罷黜西北商業,除內廷皇商之外,不準西域三府、雍涼二州民間經商,一應民營商鋪全部罷黜,民眾悉數回歸田野,則危機瞬時可解!】
棗祗已經徹底的站在了西北商業的對立面上。
他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被動的引領著身后心懷鬼胎訴求不一的反對派們,對郭瑾展開了強大的政治攻勢。
棗祗早已清楚西北商業的幕后推動者就是郭鵬和郭瑾兩父子,和西北商業對著干就是和皇帝對著干,很危險,但他不怕。
郭鵬在位時他就不斷上表抨擊這一政策,郭鵬拿他一點辦法沒有,只能無視他,現在郭瑾就更拿他沒有辦法,也無法無視他。
他行的正坐得直,沒人能扳倒他,這是他最大的依仗。
而且他未必不知道自己身后都是怎樣的一群牛鬼蛇神。
但是在他看來,西北商業才是真正的敵人、要命的敵人,背后的牛鬼蛇神們反而不是那么緊迫那么要命,暫時都可以利用起來。
官員貪污好處理,民間風氣敗壞了,就完了。
淳樸的小農社會一旦遭到動搖,整個國家的根基就會遭到動搖,到時候會發生什么,就真的不好說了。
察覺到這一點之后,棗祗直接上表正面開懟,和皇帝對著干,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態度,讓郭瑾惱火之余,又感到十分憂慮。
郭瑾非常生氣,對于棗祗倚老賣老挑戰皇權威嚴的行為感到非常不滿。
但是朝廷內部反對西北商業的勢力很大,而且相當一部分并非是出于利益的糾葛,只是單純因為重農抑商的政治思想而和棗祗站在一起。
牛鬼蛇神固然人數眾多,但是難以區分,和郭鵬一樣掀起政治風暴以打擊群臣難免擴大打擊面,容易誤傷無辜。
反對派不是一整個利益集團,其內部也是五花八門,別說舊士族了,黎庶出身的新官員也有反對者存在于其中,并非利益關聯,只是因為討厭商業和商人而站在一起。
他們認為皇帝的政策有脫離【農為國之本】的跡象,必須要立刻拉回來,避免傾覆之憂。
如果不能盡快找到突破口,這件事情就真的會成為曠日持久的爭端。
西北商業陷入疲軟,而整個東部沿海地區生機勃勃的海上絲綢商路也將陷入一定的危機之中。
郭鵬定下的走出去戰略將面臨空前嚴重的威脅。
接替郭鵬登基做皇帝的第二年,郭瑾感受到了郭鵬當年頂著巨大壓力打開兩條商路的為難之處。
就算鋒利的殺人刀在手,就算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但是面對著棗祗這樣的人,屠刀并不好使,嚇不到他。
隨著棗祗帶給郭瑾的政治壓力的增加,隨著群臣進逼的步伐越來越近,郭瑾越來越無法忍耐這樣的局面,越來越怒火高漲。
繼續無視下去已經不可能了,留中不發已經失去了意義,棗祗一黨完全不打算和皇帝打個哈哈相互妥協,而是要硬逼著皇帝下令罷黜西北商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于是郭瑾明白了這場經濟危機已經引發了政治危機,并且隱隱挑動著挑動著被郭鵬打壓下去的群臣對皇權的挑戰**。
這可就觸碰到我的底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