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祗,這是你逼我的。
郭瑾決定撕下溫情的偽裝,露出自己殘暴獨裁的真面目,決定使用一抓就靈的轉移矛盾**。
程昱,到了你該出場的時候了。
不能掀起政治風暴全面打擊,那就掀起廉政風暴!
休養生息一年多的程昱是時候重出江湖,為新皇帝貢獻自己的余熱了。
程昱作為郭鵬手中的一把刀,在郭鵬統治后期,配合郭鵬掀起數次血腥的清洗行動,成功的站在了群臣的對立面上,以大無畏的精神緊握手中權力,狠狠打擊貪官污吏。
他暢快的享受著行使權力的感覺。
為此,他早已將一切置之度外,就算是家人,他也不在乎。
狠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都怕程昱這種連家人的命都不在乎的狼滅。
他已經不在乎家人后代的死活了。
興元二年六月初三,司隸校尉程昱接到皇帝詔令,秘密前往皇宮拜見郭瑾。
郭瑾對他面授機宜,讓他開始準備煽風點火、興風作浪。
垂垂老矣的程昱大喜過望,一雙渾濁的老眼頓時精光四射,身姿也變得矯健起來,仿佛瞬間年輕了二十歲。
興元二年,程昱已經七十六歲了。
除了被所有人視作吉祥物的現年八十四歲的大魏第一高齡官員司徒蔡邕之外,就再也沒有比程昱年齡更大的官員了。
照理來說,活到程昱這個歲數的人在魏帝國這個講究孝道尊崇老人的國家也是值得普遍尊重的。
由于魏帝國制定的各種尊崇老人的福利政策,地方上但凡誰家有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那都是好吃好喝供養著。
那真是和小娃娃一樣捧著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逢年過節,地方主官還要親自舉辦萬壽宴,召集地方上所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一起赴宴,各級官員親自給老人們端茶遞水,像侍奉自家老者一樣尊崇這些七十歲以上的老人。
朝廷官員由于特殊性質,比如工作勞累、政治風暴頻發等情況,魏帝國建立以來,就少有能長壽的官員。
延德十三年間,那些挺過前漢亂世活下來的士族老人們基本上都被郭鵬趕盡殺絕。
而偏偏最能誕生老人的家庭都是這些吃穿不愁的士族家庭。
所以興元元年一統計,朝廷官員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二十九歲多一點點。
而朝廷高官權貴,那些掌握天下權勢的重要官員的年齡則普遍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甚至還有幾個三十七八的,能超過五十歲的都是朝堂老人。
固然有人均年齡不高的客觀情況存在,但是無論什么時代,人均年齡都是被這些權貴家族給拉起來的。
沒有這些權貴家族,單純統計人民的平均年齡,那是低的嚇人。
只能說,大魏太上皇郭鵬在提高朝廷辦事效率和降低官員平均年齡以及提高官員活力的事情上,“居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