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都護府都護諸葛亮年底任期滿后,調任中央,進入財政部擔任財政部右侍郎。
安南都護府都護司馬懿年底任期滿后,調任司隸地區,擔任河南尹。
一系列的人事變動之后,朝廷群臣都被皇帝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吏部下達任命很快,所以一切已成定局。
朝臣們連忙從丹藥之事中抽身而出,停止和陳琳打嘴仗,審視這次人事變動,驚訝的發現皇帝把西北五名主官都給調動了。
四個人進了中央,一個成為河南尹,基本上也算是半只腳踏入中央。
并且此番在經濟危機中表現很不錯的中低級官員都得到了謹慎,有些更是一躍而成為中央官員,跨越很大。
西北官職基本上被革新派立場的官員占據。
整個西北沒有因為經濟危機而轉向回到農業軌道,反而愈加堅定了發展商業的道路。
而立下最大功勞的主官們成功進入中央,給中央增添了革新派的砝碼,財政部更是直接被革新派掌握。
而原先守舊派的大本營民政部被皇帝一陣拉扯打的七零八落,也被摻進去了不少有革新傾向的官員。
總而言之,這場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之后,革新派大獲全勝,守舊派被皇帝打的凄凄慘慘,損失慘重,公認領袖棗祗更是為此罷官,多年政治財富直接歸零。
革新派則大舉進入中央朝廷執掌大權,這在朝官們看來就是一次政治變革。
皇帝郭瑾通過這場政治變革成功引入革新派,排斥守舊派,今后的政治風向估計也會朝著革新的方向發展,而不是重回農業軌道。
很多在之前持守舊態度的官員看準風向,開始投機,改變自己的態度,發聲支持皇帝的改革舉措,認為發展商業并不是罪過,而是利國利民之舉。
他們舉雙手贊成。
新一輪政治投機開始了。
丹藥之爭瞬間就被奪去了頭版頭條,劉健之死更是無人問津,所有朝官和政治人物都在私下里議論革新派大舉進入朝廷的事情。
郭瑾通過政治斗爭徹底掌握了朝廷的主導權,從此內廷、特務、外朝三手硬,再無阻礙者。
但是他沒有停下腳步,在他志得意滿之際,宣布了自己的另外一項重磅措施。
改組財政部稅務司,任命南書房侍讀陸議為稅務司郎中,大規模補充稅務司官吏人員,擴編稅務司機構,并且允許稅務司執掌一支稅卒武裝,強化征稅職能。
從此以后,天下所有稅務工作都由稅務司承擔,任何道路、運河所設收費站也由稅務司直接掌控,直接收稅。
全體稅卒武裝直接接受稅務司郎中指揮,稅務司郎中除皇帝外,不聽任何其他個人、官府組織的干預和調令。
稅卒在稅收工作之中擁有和法卒一樣的持械權力,必要情況下可強制武裝征稅,如有暴力抗稅者,稅卒可以采取強制措施維護自身安全。
新入稅卒的身份定義為吏員,全體如警察、法卒一般在刑部備案,享受正常吏員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