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記憶里那時的農家人都是面容憔悴、丑陋,且有菜色的,皮膚呈現一種長期營養不良造成的黃黑色,二十多歲活的和四五十歲似的。
他們大多數身型低矮,腰背佝僂,瘦骨嶙峋,看上去就像一張皮包著一堆骨頭,強行撐起來一個人樣子。
因為過于瘦弱,臉上沒肉,眼睛反倒顯得很大,一個個大頭大眼,冷不丁一眼望過去還有點滲人。
而他因為營養充足,十二歲離家的時候就比一些成年農家男子更高更壯實,后來更是成長為身長八尺的戰場悍將,身體素質放到現代都能碾壓大部分正常人。
不客氣的說,他六歲的這一次下鄉給了他巨大的心理沖擊,讓他第一次意識到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的風云激蕩之下,掩藏著怎樣的慘絕人寰。
這是書里沒寫過的,也是電視劇、電影和電腦游戲里不曾體現出來的。
三國群雄的浪漫濾鏡從此在他眼中褪去,一個冰冷嚴酷的世界逐漸成型。
造反的種子在那時扎根于心底,等待時機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于是四十年以后,他換了人間。
人間換過一遍之后,他這一路走來,便幾乎沒有再見到那樣的場面了。
雖然不知道在他沒能看到的地方是否還有這樣的情況存在,但是至少,不再是入目所見都是那樣的情況了。
漢末的時候,除了他以外,所有身邊人都覺得農人們的貧窮和凄慘是理所應當的,甚至覺得他們還可以更慘一點。
偶爾出現一兩個稍微富裕一些的村子,甚至能變成地方官員的偉大政績,沒有也無所謂。
而現在不是了,現在再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當地官員是要掉腦袋的。
這說明他多年奮戰并非毫無意義,底層民眾的生活得到了肉眼可見的改善。
至少他現在所看到的漢中農人們都是爽朗的農家漢子,脫掉衣服身上好歹能看這些肉,而不是一張皮包著骨頭,臉上也不是那般的呆滯,神情生動了許多。
農家院子里能見著穿著一身得體衣裳端著盆子喂雞喂鴨的農婦,走來走去相當忙碌。
農婦身邊還能見著滿地亂跑的小孩子,身上也穿著雖然陳舊卻并不骯臟的小衣服——嗯,一看就是大人穿剩下的衣服裁剪一下改的。
至少有的穿。
男孩子女孩子都一樣,有的穿,不用一家人輪流穿一件衣服。
農家小屋的窗口處再也沒有看到那種能刺痛他的眼神。
遠遠望過去,他能見著村莊中屋子的煙囪里冒著炊煙,鄉野小路上飄蕩著糧食的香氣,還能聽到狗叫聲。
很有活力的村莊啊。
于是郭鵬的臉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