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歷任雒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這個時候,劉焉算是宗室里面比較有能力有見識的人。
他先在地方歷任職官,又在中央任職,履歷十分漂亮,經驗很豐富。
因為一路從地方做官做到中央,接觸的人多,對漢政府的政治情況很是了解。
除了對漢庭的弊病非常了解之外,劉焉以其敏銳的嗅覺察覺到了一些非常關鍵的,非常讓他感到憂慮的事情——靈體的身體好像不太好。
作為太常,他經常接觸靈帝,近些時日,他發現靈帝的身體大不如前了。
國家危難之際,天子的身體出了問題,這意味著什么?
劉焉細細的思索一番,得出了一個十分令他感到憂慮的結論。
天子的身體不太好,但是天子的兒子還小,主少國疑,還用說嗎?
加上當今天下叛亂此起彼伏,這分明是亂世之兆啊!
于是劉焉決定給靈帝上一道奏表,試試水。
“改州刺史為州牧?”
靈帝皺了皺眉頭:“君朗,州牧職權甚重,這可不是小事啊,你為何有這樣的想法呢?”
劉焉緩緩開口道:“陛下,當今天下賊匪作亂此起彼伏,陛下以為是什么原因?”
“還能有什么原因?!”
靈帝頓時就很生氣了。
劉焉咳了幾聲,掩飾了一下自己的尷尬。
“話雖如此,但是陛下,大漢的吏治的確出了很多問題。”
“這個我也知道,但是這種事情哪里有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呢?你所言改州刺史為州牧,又有什么意義呢?”
靈帝盯著劉焉。
“意義就是讓陛下選擇朝中宗室和親近之臣,出鎮四方,授予臨機專斷之權,整頓吏治,平息叛亂。”
劉焉面不改色心不跳,開口道:“之前,州刺史雖然有重權,但是畢竟名義上只是監察之官,遇事不得朝廷任命,行事束手束腳,本該有所作為之時,卻錯失良機。
那些州刺史也多有貪贓枉法之輩,任命自己的親信作要緊職位,只知道貪污受賄,事到臨頭,一個能辦事的都沒有。
有想要作為的刺史卻因為職權不夠,受制于地方,不能給予威懾,無法整頓吏治,吏治敗壞,地方政務衰敗,流民自然產生。
流民產生,賊匪就出現了,若要改變這一現象,就要從朝廷中選拔宗室和清名重臣出任州牧,給予事權,使之可以整頓地方。”
靈帝皺著眉頭思量一二,覺得這話說的也是有道理。
為了不讓地方鬧事而削弱地方官員的權力,這是大一統國家的國策。
可現在官員不鬧事了,地方豪強平民鬧事此起彼伏,官員權力不足無法制止,事情越鬧越大,到最后還要讓中央來擦屁股。
這不是自找麻煩的行為嗎?
可是……
“君朗,你所說的,我也有所考慮,但是,州牧的職權太大了,怕是會造成尾大不掉之勢啊!”
靈帝滿臉憂慮的看著劉焉。